西江都市報記者 陳素雅 實習生 莫惟珺 當行囊貼上五星紅旗,那是廣西第21批援非醫療隊啟程出發尼日爾的日子。
梧州市人民醫院外科主治醫師黃翔,桂東人民醫院外科主任醫師李柏均和麻醉科副主任醫師易凡儼是廣西第21批援非醫療隊的隊員。3月13日,他們從梧州出發,將經過南寧、北京,飛行21小時,輾轉到達非洲國家尼日爾,開展為期558天的醫療援助。 尼日爾共和國,位于非洲中西部,大部分地區屬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也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據了解,自1976年廣西向尼日爾派出第一支醫療隊以來,援外工作已走過40多年。其間,廣西先后向尼日爾派出援外醫療隊20批次621人次。2018年6月,原自治區衛計委發出征集通知,黃翔、李柏均和易凡儼三位經驗豐富的醫生通過了層層選拔,成為第21批次的援尼日爾醫療隊成員,將集中在首都尼亞美的綜合醫院開展工作。 為了更好地融入當地人文環境,去年9月至今年1月,黃翔、李柏均和易凡儼三位醫師一直在南寧接受培訓。非洲國家很多以法語為官方語言,零基礎的他們努力學習法語,學駐外知識、禮儀,還要學習注射各種國內已經絕跡但非洲地區仍然常見的傳染病的疫苗。雖然援外醫療隊是解除病痛、挽救生命的使者,但因當地落后的醫療設施及衛生條件,醫療隊隊員自身也面臨著疾病的困擾,包括瘧疾、傷寒、埃博拉等傳染病,以及各種突發事件的威脅。例如瘧疾,當地蚊蟲攜帶瘧原蟲的比例很高,一旦被叮咬,很可能被感染。在培訓期間,幾位醫生得到了前幾批援非醫生的提點,準備了大量的滅蚊水、蚊香等應對物資。 當地基礎設施落后,再加上恐怖襲擊時有發生,到非洲后援非醫生將在醫院和醫療隊駐扎地過上“兩點一線”的生活。微信等網絡即時通訊工具,將是未來一年半他們與外界聯系的主要方式。即將啟程出發尼日爾之前,黃翔坦言:“聽一些援非醫生說,在尼日爾當地白菜每斤80元,還會不定時地停水斷電,我們已經做好在非洲艱苦奮斗的心理準備了?!?/p> 但最讓他們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人生選擇得到家庭和單位的支持。李柏均透露,家人在得知自己決定援外后,只對自己做了一個要求——孩子現在初一,必須在孩子上初三的時候平安回家。而易凡儼的孩子今年就讀高三,在出發非洲前,易醫生首先到外地探望、鼓勵兒子。 其實,對援外大力支持的不僅是醫師的家人,這一批次征集的醫師都是尼日爾醫院急需的專業人員,如麻醉醫師等,即使在國內醫院,這類醫生也相當緊缺,但在醫院的支持下,他們還是得以遠行非洲,支援當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