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記者 羅琦 為了方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辦理規定范圍的29種門診特殊慢性病卡,落實好門診特殊慢性病醫療保障待遇,自治區醫保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門診特殊慢性病認定和備案工作的通知》。針對這一《通知》,自治區醫保局副局長賴永東進行了解讀。 問:《通知》的出臺,主要是解決什么問題,有哪些創新之舉? 答:自治區醫保局為解決辦理門診特殊慢性病卡不方便、周期長,相關待遇落實不到位問題,自治區醫保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靶向施策,精準發力,從制度的優化、系統的升級完善、辦理流程和服務方式的優化等4個方面進行創新,建立了貧困人口辦理門診特殊慢性病卡和落實待遇的綠色通道。 問:為加快落實貧困人口門診特殊慢性病待遇,《通知》聚焦哪些方面作出具體部署和要求? 答:《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辦理門診特殊慢性病卡的制度保障、信息系統保障和服務流程優化保障,對貧困人口門診特殊慢性病卡應辦盡辦提出了具體要求,為門診特殊慢性病待遇落實夯實了基礎。 其中,《通知》明確提出落實“先享受待遇后備案”制度。對建檔立卡貧困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診斷為《廣西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統一規定的29種門診特殊慢性病的,經兩名以上的主治醫生認定、定點醫療機構將認定的信息錄入醫療保險信息系統后,患者無需等待即可享受相應的醫療保障待遇,醫保部門做好備案和事后監管。 《通知》還明確提出簡化程序,減少備案材料。定點醫療機構每月將認定為門診特殊慢性病的建檔立卡人員名單、疾病診斷等材料批量報送當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備案,不再需要提供其他材料,也不需要患者本人到醫保經辦機構辦理。 問:《通知》出臺至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實質性的成效,下一步的計劃是怎樣的? 答:《通知》出臺以來,各級醫保部門加強與各級衛生健康和扶貧部門的溝通協作,主動下沉服務,充分發揮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駐村干部的作用,通過開展集中時間、集中地點、集中醫療專家等“三集中”活動,實現現場認定、制卡、發卡“一條龍”式辦理,辦卡便捷度有力提升。據統計,截至2020年5月底,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辦理門診特殊慢性病卡人數達66.1萬人,較2019年5月底新增56.17萬人,增長565.66%。 下一步,自治區醫保局將積極聯合衛生健康部門開展“雙排查一開通”工作:一是對疑似患有門診特殊慢性病的貧困人口進行排查,實現貧困人口慢性病卡應辦盡辦;二是對已辦理門診特殊慢性病卡人員開展隨訪服務,對需要到醫院進一步治療的,動員其應治盡治;三是開通村衛生室高血壓和糖尿病“兩病”的直接結算,方便群眾就近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