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姚藍婷 通訊員 鐘艷 李忠群)今年以來,圍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先行區,我市深化拓展“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云服務”區塊鏈技術改革,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為基點,以“平臺聯建、區域聯通、政策聯享、交易聯管”的“一網四聯”新模式打造珠江—西江流域公共資源交易合作聯盟體系,持續優化招標投標領域營商環境。
1至5月,全市公共資源項目交易總數436項,交易總金額41.44億元,節約財政資金5880萬元。我市招標投標指標在近兩年優化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中位列全區第一方陣。
平臺聯建區域聯通提效能
先來看一組數據:2024年1至5月,梧州市實現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率達100%,網上不見面開標331項,遠程異地評標119項,覆蓋政府采購、房建市政、交通公路、水利工程、高標準農田等領域。從中不難看出,“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在我市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實實在在落地。那么,我市是如何減少企業群眾辦事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的?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副主任蘇輝道出其中奧秘:“平臺共建,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實現網上不見面開標、遠程異地評標‘常態化’。”
我市積極推進公共資源從“線下”交易向“線上”交易轉變,應用“廣西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廣西政府采購云平臺”,建成自治區-梧州市-縣級平臺三級聯網的運行體系。如今,交易主體在任何場所均可通過計算機或應用“桂交易”APP在線上辦理業務,真正實現投標“不出門”、開標“不見面”、交易“零跑腿”。
我市還深化拓展“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云服務”技術改革,不同地域的評委專家通過遠程異地評標系統,實現全程“云上”溝通、“同框”評標、“云簽”認證。
此外,我市在實現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網上不見面開標、廣西區內14個地市合作遠程異地評標的基礎上拉高標桿,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地市洽談公共資源交易跨省遠程異地評標合作,擴大交易“朋友圈”,由區內單一區域合作向區外多區域合作拓展,由單一建設工程領域向政府采購領域合作延伸,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業務跨區域聯合協作。截至目前,我市已與廣東省肇慶、云浮、湖北省荊門等城市建立跨省交易合作機制,并開展跨省遠程異地評標項目8個,涉及交易總金額2億元,節約資金460萬元。
政策聯享交易聯管優流程
對多數企業來說,一年內投標的項目不止一個,以往過于繁瑣的招投標程序和文件編制要求,占用時間成本和差旅費用高,這讓不少投標單位倍感壓力。
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市推行減時間、減距離、減資料、減負擔、優化服務流程“四減一優”便民惠企工作機制,通過取消招標文件審核環節、免收招標文件資料費和投標報名費、投標“零跑腿”、減免投標保證金、降低保證金繳納比例、升級CA數字證書全區互認、及時清退歷史沉淀保證金等系列舉措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質量保證金均全面推廣應用保函(保險)。
通過上述舉措,我市為投標人降低交易成本費用98%以上,幫助企業“輕身上陣”參與項目競爭。今年以來,我市使用投標保函167單,共釋放保證金1428萬元;免收投標保證金186項,共節省1.38億元。
我市還進一步健全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制,落實《梧州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制度文件,運用“盲抽專家+分散評標”模式,系統隨機盲抽專家“不見面”,評委專家分散評標“零接觸”,電子監控全過程,系統跟蹤全留痕,線上線下共監管,進一步規范評標評審行為,實現用數字化賦能交易監管。今年以來,我市實行“盲抽專家+分散評標”新模式完成公共資源交易項目405項,我市與異地互相抽取評標專家273人次。
市行政審批局副局長、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公室主任(兼)李玉華表示,下一步,我市將持續強化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和廉潔交易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智慧交易、陽光交易、廉潔交易水平,拓展珠西流域、長三角流域交易“朋友圈”,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先行區提供優良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