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朱元冬 通訊員 湯玲 張曉燕
近年來,我市各機關單位、社會組織及社區團體常態化開展形式豐富的周末志愿服務活動,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融入城市血脈。今年以來,全市累計開展周末志愿服務活動400余場次,參與志愿者超過1000人次,通過持續創新服務內容和形式,既滿足了群眾的多樣化需求,又讓志愿服務成為市民生活新常態,為城市文明建設注入持久活力。
加強組織協調,讓志愿服務“有形”
“練習八段錦、體驗AI健身游戲、打乒乓球……這樣的周末太充實了!”近日,大學生志愿者潘永奎跟隨龍圩區龍圩鎮福達社區工作人員和梧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志愿者在龍圩區萬象崇文府小區的服務經歷,正是梧州周末志愿服務的生動縮影。
通過“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志愿接單—多方評單”的服務矩陣,龍圩區的12個社區實現了周末志愿服務與群眾需求“零距離”對接;萬秀區設立的“益童樂園”則是圍繞“小”群體需求,用少兒陶藝制作、親子運動等特色項目,豐富孩子們的周末時光。
如今,這份城市溫暖正通過制度化延伸。隨著“周末志愿服務計劃”納入《2025年梧州市委社會工作重點任務方案》,我市形成了黨委社會工作部門牽頭負責,各有關部門和群團組織履職盡責、聯動高效的工作格局,讓志愿服務更加“有形”,有力提升了梧州的城市文明形象。
豐富內容供給,讓志愿服務“有感”
長洲區恒祥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宣傳講座,龍圩區蒼海社區組織保護蒼海湖撿跑行動,萬秀區錢鑒社區對錢鑒路桂江二橋底公路通道進行環境整治……今年以來,梧州的周末志愿服務不僅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也越來越專業了。
由蒙山縣青年志愿者協會和蒙山跑步協會開展的“團團活力圈·益起跑”志愿服務活動中,60多名孩子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學會跑步健身的技巧和方法,在公益奔跑中收獲健康和快樂。志愿者紛紛表示,參加周末志愿服務活動很有意義,帶領大家用正確的方法跑步健身,既幫助了他人,也提升了自己。
自周末志愿服務活動實施以來,市委社會工作部通過實地了解情況,積極鏈接社會資源,吸引文化、文藝、體育、醫療、環保、法律等領域的專業人士紛紛加入志愿服務行列。同時,在重要節慶期間,開展涵蓋環境整治、鄉村振興、衛生健康、支教助學、文化惠民、普法宣傳等多個領域的普惠志愿服務,通過“專業服務+普惠活動”的形式,讓群眾獲得更多幫助。
提供精準服務,讓志愿服務“有效”
“志愿者上門修好風扇,這個夏天終于涼快了!”萬秀區居民秦伯的感慨,道出了城區“周六修一修”志愿服務的溫度。在藍天社區,維修能手們利用周末為居民義務修理小家電,對行動不便的老人更是提供上門服務;在龍圩區工業社區,“向日葵”公益課堂里,志愿者帶領孩子們開展跳繩、打籃球等系列趣味比賽,歡笑聲伴隨著跳繩、籃球的律動此起彼伏——這些精準對接需求的志愿服務,受到了居民群眾的拍手叫好,也成為我市志愿服務的一大特色。
通過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量身定制”周末志愿服務活動計劃,各志愿服務團隊根據自身特長策劃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不僅充分調動起我市志愿服務團隊的積極性,形成服務合力,也讓志愿服務實實在在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讓志愿服務更加“有效”。
“如今,以文明、暖心為底色的周末志愿服務已成為梧州一道溫暖的文明風景線?!笔形鐣ぷ鞑肯嚓P負責人介紹,通過圍繞“老、小、困難群體、社會公共需要”等重點,建立“需求清單+專業資源”的雙向匹配機制,引導更多志愿者積極參與公益服務,讓周末志愿服務成為梧州城市文明建設的溫情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