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來,長洲區立足區位優勢,以建設農副產品加工生產、批發、銷售集散中心區為目標,打造“一道·兩江岸”(323省道,桂江和西江沿岸)產業帶,發展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
特色興業 優品矩陣
當前,長洲區“山上”種植六堡茶、砂糖橘等特色農產品,“平地”廣泛栽培葡萄、百香果、菊花、蔬菜等,“空中”開展原生態蜂蜜生產展現生態農業潛力,水域有“倒水河鮮”品牌和長洲“魚苗之鄉”等水產品……小而美的現代優品矩陣逐漸成形。
目前,長洲區茶園面積已擴展至約1.67萬畝,從事茶產業的企業、專業合作社及個體經營戶超過1300家。其中,摩天嶺六堡茶數字產業融合示范基地,通過5G與物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在基地內布設的土壤溫濕度、氣象監測等傳感器,實現對茶園氣象狀況和土壤墑情等關鍵數據的持續監控。基地還與湖南一機械設備制造公司等合作研發,成功研發了摩天茶海茶園生產全程機械化毛茶生產線,使茶葉生產過程實現精準、穩定、可控。2024年,長洲區茶產業綜合產值達到9.27億元,“茗堂山”“廣六堡”品牌,以及東方美人茶系列中的“粵美人”和“西江美人”品牌,均已取得綠色食品認證。
依據產業基礎與鄉村特色,長洲區大力構建數字化種植示范園區,采用智能滴灌、無人機管理等先進技術,致力于發展貴妃黃皮、陽光玫瑰葡萄等精品水果產業。市盈豐果蔬銷售專業合作社在該區倒水鎮蓬沖村及其周邊村落自建柑橘果園300余畝,與周邊市縣合作的果園面積超過10000畝,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建有兩條年處理能力達1萬噸的柑橘分揀線,以及2000多立方米的農產品恒溫氣調冷藏庫,一年四季循環經營柑橘、荔枝、龍眼、蜜柚等季節性果蔬,實現了集分揀、包裝、冷鏈保鮮物流配送、線上線下產地直銷等全程一站式代購代銷服務,是長洲區打造知名“果盤子”的一個典型例子。
科技強農 現代賦能
位于長洲區的壹然智慧農業引入魚菜共生體系,開創性融合了水產養殖與農作物種植,配置有蔬菜溫室與水產養殖桶,實現了“魚肥滋養菜、菜凈回饋水、水再養魚”的生態循環,開辟了綠色、高效、環保的水產養殖路徑,節水效果達90%,單位面積產出較傳統漁業高出4至5倍。
這是長洲區積極推動農業科技應用,通過智能化、數字化手段為現代農業注入新活力,構建區域特色明顯、生產標準化、經營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一個剪影。據統計,目前,長洲區現有設施農業面積3733畝。
同時,長洲區助力各企業構建農產品網絡銷售平臺,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市場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實現與消費者的精準對接,從而拓展銷售渠道;通過舉辦農產品展覽銷售活動、網絡直播銷售等手段,使農民能夠真正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實際利益。其中,位于該區的廣西梧州芙葉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把握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在2023年組建了專業的電子商務運營團隊,2024年銷售額實現了15%的同比增長。
三產融合 農旅興村
長洲區以三產融合為抓手,推動農業產業鏈向精深加工、農旅融合和品牌化方向延伸。目前,轄內共有倉儲保鮮設施35個,建成庫容11567.97立方米,保障農產品新鮮流通,助力“梧州味道”走向全國。
通過加強對高端農副產品如果汁、藥品、工業用品等精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力度,長洲區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廣西傳喜食品有限公司投入500萬元引進先進的果汁及汽水生產線,成功將砂糖橘轉化為具有地方特色的砂糖橘汽水產品,實現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深度加工過程。
同時,以農業發展撬動文旅產業,長洲區積極推進全域旅游業的發展,致力于將“西江鼓浪嶼”“金桂富萬家”“摩天茶海”等景區打造成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據初步統計數據,2024年長洲區累計接待游客約895萬人次,同比增長約19%,旅游收入達到92億元,同比增長約22%。 (鐘斯婷 何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