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鄧超妍 通訊員 何晨光 陳思穎)近日,蒙山縣長坪瑤族鄉生姜種植基地一片豐收繁忙。姜農們忙著刨姜、分揀、修剪姜苗、裝箱打包,重載無人機在空中往返穿梭,將新鮮生姜快速運往冷鏈倉庫。在科技與政策的助力下,生姜種植成為鄉村振興的“黃金產業”。
作為長坪瑤族鄉的傳統優勢產業,生姜種植依托深化運營的“合作社+農戶”模式,今年實現質的突破。針對山區地形復雜、運輸不便的核心痛點,村民鄧勝林引入重載無人機,搭建起“田間—倉庫”空中運輸線。現時,每架無人機可承載50公斤生姜,僅需兩分鐘就能跨越山坡溝壑直達冷庫,相比傳統人力運輸,效率提升10多倍,成本卻降低一半,徹底破解了山地運輸難題。
“鄉里的技術員結合土壤普查結果,指導我們用生物菌劑調理土壤,今年畝產突破3500公斤,比去年多收500公斤。”種植戶黃連華捧著飽滿厚實的生姜說。如今,科技賦能貫穿生姜種植產業全鏈條,不僅優化采收運輸,更助力種植提質。
同時,基礎設施升級為產業發展筑牢堅實根基。當地政府修建的產業路蜿蜒進山,車輛可直接開到姜山地頭,解決了“運輸最后一公里”問題。南垌村新建的冷鏈倉庫里,剛采收的生姜被細心分裝冷藏,實現錯峰銷售,徹底解決了“好貨爛在地里”的銷售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