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多變的市場,面對同是黑茶的普洱遭遇市場“崩盤”的景況,六堡茶產業該走一條什么樣的路?六堡茶生產企業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先機、脫穎而出?
與友人喝茶,品茶論“道”,談及六堡茶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從事食品貿易多年的孫先生結合自己對六堡茶的認識和食品營銷的一些理念和經驗,說了自己的看法。
機遇:市場大了 名聲大了 現狀:問題多了 對手多了
眾所周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能力提高了,普洱茶的興起,帶動了六堡茶的“復興”。另一方面,關注健康的人多了,黑茶作為健康食品、消脂飲品被消費和推廣,更大的消費市場正在形成。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一個要獲得較大空間發展的產業必須有一個規范管理。而六堡茶企業現在面臨的問題也是,一方面發展的空間大了,但也面臨著如何做大做強的問題,面對的競爭對手也多了,據不完全統計,梧州市已經有三十多家企業將陸續開始生產六堡茶。
隨著資金在各個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中進入六堡茶產業,可以預見,一個六堡茶的生產、發展的時期即將來臨。
創牌子,加大宣傳力度
“六堡茶都是好的嗎?”每個人都知道這個答案,不。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有趣,為什么消費者選擇你這種六堡茶,而不選擇別家的六堡茶?除了有其偶然性之外,絕大部分人是非常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的。這就有了一個品牌的差別。
或是送禮,或是品嘗,或是收藏,總是結合消費能力沿著消費者所既定的目標、心目中的品牌,有針對性的選擇購買。在茶葉類產品中,盲目或隨機消費的情況并不多見。
如何加大宣傳力度,將產品做出名堂,是每一個六堡茶企業都在思考著的問題。而六堡茶產品的防偽的重要性,卻還沒有得到高度的重視。創立一個品牌不容易,但保住這個品牌,打擊假冒仿制產品,做好防偽也同樣關系著品牌的生存和發展。
據一些茶友反映,某個廠家的知名編號02XX、01XX、16XX在市場上都出現過假貨,甚至于還出現了某些“六堡小籮”回收、仿制的行當。這不能不引起廠家的高度重視。
孫先生還說,前幾天柳州的一位朋友還專門委托他幫找某些編號的六堡茶,還特意說“別給我買到‘陋貨’”,可見,這些假冒產品,其已經開始對整個六堡茶產業造成危害。
提高品質 做出特色
品牌,要靠好的品質去創造和延續。
時下的人更多關注身體健康,喝茶的人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沖著喝茶消脂減肥的保健作用而來喝六堡茶的,但困擾著茶業中人的這個農藥殘留問題始終是一個消費者最為關心的話題。
“我們是喝茶,還是在喝農藥?”這句話雖然問得刻薄,但也道出了消費者的憂慮。
外地很多知名茶葉生產基地已經開始注重茶葉種植的有機和環保問題,打出了生態茶的牌子。這對于六堡茶生產企業無疑是很好的啟迪,但僅僅是做做樣子,還是踏踏實實地去做生態茶,是個問題。這其中涉及一個成本和銷售問題,但其實更關系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大問題。
只有有特色的,才是永恒的,才是最據發展潛力的。橫向地看,其實不少例子,比如大佛龍井、漳平水仙等的經驗都可以借鑒。
無序市場所導致的惡性競爭,必將導致產品品質的降低,必然會使發展之路越走越窄。
營造高品位的六堡茶文化氛圍
六堡茶市場現在有個怪圈:部分企業部分茶商故弄玄虛、故作神秘,動輒十年八年或數十年的陳茶,甚至是不惜通過各種手法做舊。將不良手段處理出老茶,對茶的雜味,牽強附會,這個又是檳榔香,那個又是藤菜香,以此作為賣點,欺騙一些剛入門不懂茶的消費者。
其實,這種手法是非常低劣的,這種行為也是非常短視的,最終還將會損害到六堡茶產業、損害到自己頭上來。作為廠家商家,眼光應該看遠一些,少一些忽悠,對六堡茶文化多一些深層次的發掘整理。
六堡茶在我們梧州經歷過這么多年來的興衰起落,六堡茶文化中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很多六堡茶的傳統工藝和技巧需要傳承。在很多比如檳榔香、金花等問題的深入研究、對六堡茶與保健養生的研究,以及六堡茶的儲藏中的后續發酵的研究等,都會對六堡茶產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一個良好的推動作用。
業內人士梁先生對此也頗有同感,對于現在的市場亂象很是痛心,說這勢必會影響到六堡茶的宣傳和推廣。梁先生還舉了一些例子,還拿出一些茶友拿來給他鑒別的“學費茶”,苦笑著說,有很多茶友跟他說過,買六堡茶都或多或少地上過當,有個別茶友還說“六堡茶學問這么深,一不小心就上當了,以后不敢喝六堡茶了。”
接著,梁先生建議,六堡廠家和《西江都市報》應該聯合多搞些品鑒活動,多交流,讓更多六堡茶愛好者有一個好的學習交流機會,更多更好地了解六堡茶,喝到真正好的六堡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