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外貿口岸對外貿易源遠流長,早在先秦時期,嶺南百越部落就以桂江、潯江為通道,與中原各省市聯系。此后梧州經濟文化迅速發展,漸漸形成廣西經濟發展較早的城市,由于梧州上達廣西腹地,貫通川、湘、滇、黔,下通粵港、澳、自古是廣西商業名城。
????早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梧州的進出口貿易就處在廣西領先地位,梧州的風土人情類似廣州,故被人稱為“小香港”。1945年,抗戰勝利,梧州光復,港粵通航,梧州的平碼行就增至130多家,并成立南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設在梧州五坊街71號)。至1949年2月,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在45次會議上通過開放梧州為對外貿易口岸,對外直接通商。其實,該會之前事實上梧州已自行通商對外貿易。僅1946年,出口商品總值達國幣1553.72萬元,商品較為大宗的有錫、木油、桐油、八角油、桂皮、黃豆、活豬、家禽、果品及柴、木炭、紅瓜子等。
????1947年,梧州成立華南對外貿易輸出入管理委員會梧州辦事處,進口多為棉花、工業原料及白臘,而出口最多為活豬達950萬美元。梧州口岸出口貨物在華南地區排第四位(居九龍、汕頭、廣州之后),出口總值占華南總貨值2.65%。
????1949年11月梧州解放,梧州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梧州對外貿易機構。1950年1月梧州軍委會貿易處成立,開始對桐油、活豬、蛋類、牛皮、柴炭等商品實施限價,試行定期出口。當時,梧州進出口商多達數十家。其中土產雜貨出口商14家,牲口出口商19家,果菜出口商16家,全口岸出口貿易額370萬美元。
????1953年11月,成立中國食品出口公司梧州支公司,經理由王漁舟擔任。1954年至1957年其它出口公司相繼成立。進出口商品額也不斷增加。僅1953年,出口總值便達1006萬美元。
????1957年,由于增加出口,擴大貿易,梧州已擴展到與30多個國家貿易,是年梧州口岸首次派員赴廣州參加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會上出口成交額168.5萬美元。其中土產出口商品最多達80.8萬美元。僅1954年梧州出口貿易占全廣西出口總值33.75%。
????50年代,梧州出口商品主要為柴炭、大米、活豬、桐油、八角、家禽、果菜等。僅1952年梧州對外貿易出口商43家,進出口總額為940.07萬美元。50年代初,梧州出口僅限香港、澳門。1956年后,梧州口岸開始遠洋貿易、商品銷向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日本,同時以易貨方式與前蘇聯、朝鮮、波蘭、匈牙利、德國等多個國家進行貿易。至90年代初,梧州出口貿易已發展到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真正貿易通四海,朋友達三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