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傳統“重義輕利”思想的影響,長期以來中國青少年的理財教育處于滯后狀態:有的家長為孩子全方位服務,讓孩子從來就不與錢打交道,有的家庭怕孩子受委屈,給孩子的零花錢多多益善。而市場經濟發達的美國等許多發達國家從三歲左右就開始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甚至做家務活,都以錢衡量。兒童們從很小的時候便開始接受商品經濟觀念的熏陶與實踐,付出勞動便理所應當地獲得報酬,這在美國是一條連自家人也不例外的“金科玉律”。
????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孩子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私房錢”,這些錢多數都是春節壓歲錢及平常長輩給的零花錢,如果理財教育跟不上,不勞而獲、輕而易舉得到的財富勢必會讓孩子養成大手大腳、揮霍無度的壞習慣。舔犢之情、愛子之心,人皆有之,何況現在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水平提高了,給孩子點錢歸他們支配本也無可厚非,但是應該換一種方式給他們,如通過幫助父母或家人干事所得到的報酬、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后給予嘉獎等。父母給孩子錢一是遵守按勞付酬的原則;二是讓孩子們有一定的錢可以購買他們必要的食品和學習用品;三是讓孩子們得到一些勞動鍛煉?!安粍趧诱卟坏檬场保仁购⒆觽儚男∞饤墶安粍诙@”的依賴感,確立和鍛煉靠自己的雙手吃飯的觀念。
????事實證明,對自己付出勞動賺取的錢,大部分孩子倍感珍惜,妥善使用,不隨意揮霍,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辛苦勞動所得,所以才有一種珍惜的潛意識,這錢一般也能用到最重要的地方。老師、家長要及時教育、引導孩子們能夠正確的支配和使用手中的錢,從小樹立一個正確的消費觀,同時教給孩子們如何以錢生錢的道理和做法。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孩子們會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勞動觀念及投資理財好習慣。
????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如果我們仍然固步自封,以傳統觀念來衡量和對待孩子們的理財觀念,顯然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實事求是地說,由于受傳統道德觀念的束縛及市場經濟在我國起步較晚,國人在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與理念遠遠落伍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是不爭的事實。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追根溯源,國民理財觀念的淡薄是主因。以前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大款的兒子在大街上不小心把別人的豪華車刮了一下,車主讓孩子賠,孩子嚇得哭。大款到場后,為了給兒子出口氣,在問明車的價格后,一擲千金,瀟灑的一揮手:“這車我買了!”然后讓兒子用鍾用力砸車……這位大款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實在是駭人聽聞,但他不明白,在他用這種方式“愛”孩子的同時,其實也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種植了一棵可以四處蔓延和擴散的毒草,必然會對以后的成長和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目前,一些小學生、初中生吃飯上飯店,著裝非“喬丹”不穿,花錢大手大腳,不比學習比享受的現象屢見不鮮,不敢想象,培養出這樣的接班人踏上社會后,別提什么實現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就怕坐吃山空后,連生存都是個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