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泉路古時有一口井,其水源于泉,且入口如冰,故而取名“冰井”之名,路也遂稱冰井沖(冰泉沖),清朝末年,逐漸有人在此居住,始稱冰泉村,又 稱冰泉街。20世紀50年代,冰泉街分冰泉東、冰泉西兩路,將位于冰泉沖東側之路定名為冰泉東路,位于冰泉西側路定為冰泉西路。
????著名的梧州風景之一,“冰井泉香”就源于這里。冰井位于白云山腳下,城東冰泉沖上。唐朝經略守護使元結寄理梧州時,在城東發現一口古井,嘗之,水甘寒若冰,因此井與隔江火山遙遙相對,故取名冰井;并在冰井側建起冰井寺,稱作“梵王宮”。寺門左邊寫著“云山古佛場”,右邊寫著“冰井唐賢績”。元結為之立碑刻銘,文曰:“火山無火,冰井無冰;惟彼清泉,甘寒可凝。鑄金磨石,篆刻此銘。置于泉上,彰厥后生。”冰井泉香有兩種說法:一指現在冰泉沖大井,歷年間,太監沈永壽改冰井寺為廣善寺。在寺外建井,即今冰泉沖大井;二指冰井寺內的井。《重建冰井寺淖寺記》說:“井在古剎中”,“殿北構堂三間,堂之質得雙井”,“名曰冰井,忌壓郡南火山”,冰井之水,稱玉液。《蒼梧縣志》中說:“瓊花滟滟隨風起,玉液溶溶滴露來”。明代詩人解縉在《詠梧州冰井》贊:“入口勝霜冷,瑩凈可鑒影,試烹白云茶,碗而雪花映”。
????其實,冰井泉香指的不僅是一口冰井,而是一片幽美的風景區。這個風景區從錐子沖口至冰泉沖口后至鳳凰山頂,前至二中操場,這里綠樹掩映,鳥語花香有宏麗壯觀的佛寺,還有登高遠望的亭閣,有清寒凜冽的水井,有艷香馥郁的荷池,有潺潺流水的小橋,從唐到清不少名人逸士留下過足跡,不少詩人騷客刻下了題碑。由于時間推移歷史變遷,它在冰井、亭、寺已不復存在,唯存一些碑刻及古建筑遺跡而已。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壽”字碑。原置于市二中冰井寺舊址內。1975年,由市博物館收藏。“壽”字碑高180厘米,厚13厘米。碑內陰刻一大“壽”字,落款為“陳摶書”。該“壽”字一氣呵成民,筆勢遒勁。陳摶(930-933年),生于唐末毫州真源(今河南鹿邑縣人),字圖南,自稱扶搖子。他科舉進士不第,隱居華山,著有《無極圖》和《先天圖》。陳摶擅長書法,尤善“腕力”,傳說可腕百余人不起,人稱“腕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