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路原稱高地,因地勢較高而得名。清朝同治版《蒼梧縣志》城內外街市小巷尚無其名記載。20世紀30年代稱高地街,群眾俗稱車麻街。
????1933年(民國22年)9月,高地街共有204戶995人,隸屬梧州區大東鎮管轄,解放初期,梧州市暫時保留舊有的街甲組形式,之后逐步進行鎮街政權機構改革,1953年3月成立梧州市區并街工作委員會,開始調整合并部分街道,將全城原有的51條行政街調整合并為37條,其中高路由原高地路與體育北路1-12號和南一巷、南二巷、南三蒼合并組成。
????該路隸屬梧州市第二區城東鎮領導,現屬萬秀區管轄,街道名稱平凡,但在街道史上發生過不平凡的事。
????座落在高地路南三巷的梧州市工人醫院,其前身是1904年(清朝光緒三十年)由美國一富翁捐2500元美金在廠前街(今大東路之郵政局)建成的以紀念其戚屬思達牧師的思達紀念醫院,1914年(民國3年)在竹園肚(工人醫院今址)租地擴建,改名為梧州思達公醫院。
????1919年1月17日該醫院的主樓五屋建成,同年夏收納病人入院。該院成為當時廣西規模最大的醫院。至1947年11月,該院有五人,護士長10名,護士4名,技士4名,職員10名;護校學生32名,教職員16名;病床150張,設有內、外、婦科,診病室、X光室、檢驗室;各科儀器及藥品齊備,1951年1月3日梧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思達公醫院,同年11月將其改名為梧州市工人醫院。
????關于租竹園肚擴建醫院,還有一段趣事哩。??
??? 1914年7月27日中華民國外交部特派廣西交涉員王懋奉廣西巡按使(當時廣西最高行政長官)張鳴岐特準令美國南方浸信會國外布道部代表人帖威林、黃啟信簽訂了《思達醫院地址租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