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梧州市西江南岸的錦屏山上,有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允升塔。允升塔原來并不叫允升塔,而是文筆塔,還叫文星塔。從文筆塔到允升塔,既有中國民間民俗文化的原因、還有一段故事。
????中國處處有文筆塔。文筆塔是風水中的一種符號、一種具有特定象征作用的符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與建筑藝術史上的一道獨特景觀。文筆,文筆,自然與讀書有關。文筆塔,狀元塔也。
?? 在靠科舉考試考取功名的古時代,學而優則仕,每個地方都希望多出一些文人,而不是整天打打殺殺的。建文筆塔,鎖水口、鎮山川、蓄文脈、出人才,寓意魁星高照、以昌文運。在所有的建筑中,文筆塔是最具親和力的一種。這其中寄托著平民百姓的一種普遍心愿:尊孔崇文、以文壓武。
??? 文筆塔的建造目的全在于一個“文”字,即興文運。文運之所以不興,人們往往歸咎于當地風水的缺陷。塔則被認為可填補當地在風水上的空缺,謂之補地氣。因此文筆塔的選址,就特別的講究風水。凡是文運不通、不發科甲的地方,均可于甲、巽、丙、丁四方位上擇其吉地,立一文筆塔,高過別的山,即發科甲。所以,文筆塔的建造方位常在城鎮的西南向,成為每一個城鎮西南向必不可少的點綴。塔源自佛教,從佛教中借來、換以文筆之名,為神仙中主管功名利祿的文星而建,必定文運亨通。
????在風水中,水為財也;而梧州三江之水浩瀚出粵,注定為窮鄉。梧州人想盡辦法要鎖水口、留財源。于是,便有了系龍洲、鎖龍橋;還有文筆塔。
??? 梧州文筆塔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占地面積41平方米。由郁林刺史恒梧和梧州紳士購材興建,塔高7層,約36米,六角形,磚木結構,每邊長3.9米,塔檐由磚質三角形4拱疊成7層,并有如意浮雕圖。塔門圓形,各層置3方窗3圓窗,一鐵梯從塔內直通塔頂。塔落成時叫文筆塔。清道光四年,兩廣總督阮元巡視梧州時為塔題額:一層“秀發梧江”,三層“觀文成化”,五層“光射斗牛”,并作詩:“云山郁蒸,江水澄凝。得此高塔,勢欲上騰,梧岡吉士,從此其興”。意思是,這里建了一座紀念文昌神的高塔,必定人才輩出、像鯉魚一樣騰空而上跳龍門、從此仕途坦蕩。取其意,逐定塔名為“允升”。
????文筆塔、允升塔,都是風水文化的產物,寄托了梧州人民的良好愿望。
?? “得此高塔,勢欲上騰,梧岡吉士,從此其興”,有了這座高塔的保佑,梧州必定從此興旺發達(“從此其興”),人才輩出(“觀文成化”,即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要讀書,才會知書識禮、才有做事、治國的本事。
??? 這也是“文化”二字的來源),梧州人能創造奇跡(“光射斗牛”。牛斗,不是西班牙式的牛斗,而是指星座28宿中的牛、斗二星。錦屏山的風水好,紫氣東來,其光芒直沖牛、斗二星,是因為山下埋有一把寶劍。這把寶劍是越國煉劍師歐冶子鑄造,是把“龍精劍”,由南越王趙佗贈給其族弟、蒼梧王趙光的。趙光在此山建了個越王臺,并把寶劍埋于此山中。劍光射斗牛,這座山后來成了火山)。而與文筆塔遙相呼應的的炳蔚塔,一樣為風水塔,其得名取義《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君子豹變,其文蔚也”。“炳蔚”含有彪炳顯赫、茂盛繁榮、薈萃聚集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