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物湯(中醫補血名方)
【組成】當歸(10克) 川芎(8克) 白芍(12克) 熟地(12克) 【功用】補血調血。 【主治】沖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時發疼痛。妊娠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后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
【用法】現代服法:作湯劑,水煎服。一劑煎三次,早、午、晚空腹時服。
2、歸脾湯
藥物組成:白術1錢,當歸1錢,白茯苓1錢,黃耆(炒)1錢,龍眼肉1錢,遠志1錢,酸棗仁(炒)1錢,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參1錢。
方劑主治:思慮傷脾,發熱體倦,失眠少食,怔忡驚悸,自汗盜汗,吐血下血,婦女月經不調,赤白帶下,以及虛勞、中風、厥逆、癲狂、眩暈等見有心脾血虛者。現代臨床常用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衰弱、腦外傷綜合征、子宮功能性出血等屬于心脾血虛者。
方劑功效:養血安神,補心益脾,調經。
3、雙補粥
【功 效】補虛益氣,養血止血。
【主 治】氣血虛弱、面色晄白、氣短懶言、頭目率暈、健忘、失眠、心悸、月經過多、崩漏、先兆流產等。
【制用方法】取紅參5~6片加水反復煎煮,濾取濃汁,直至藥物無味。以紅參汁煎煮糯米100克為粥,粥熟后,放入阿膠15克,再煮三五沸,令溶化,加糖少許調味食用。每日1次。
4、山藥薏米芡實粥
主料:山藥1根(約300克),薏米50克,芡實40克,大米100克
制用方法:(1)薏米和芡實洗凈后,用清水浸泡2小時。大米洗凈后,用清水浸泡半小時(不泡也可以)。
(2)將浸泡好的薏米,芡實放入鍋中,倒入1500ml清水,大火煮開后,調成小火煮30分鐘,然后倒入大米繼續用小火煮20分鐘。
(3)帶上橡膠手套,將山藥去皮(否則山藥的黏液會讓手部發癢),切成3毫米厚的片,放入鍋中,再繼續煮10分鐘即可。
5、人參大棗粥:人參6克,大棗15枚,米30克。棗去核、與另2味同煮為粥。口1劑,連用數口。功能補中益氣。適用于稗胃虛弱諸癥。尤宜于氣虛月經先期,量多色淡質稀,神疲乏力等癥。
6、三紅湯:紅棗7枚、紅豆50克、花生紅衣適量。三味共同熬湯,連湯共食之,可治一般性貧血或缺鐵性貧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