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日報訊? 11月19日至24日,市文物工作隊在潯江北岸長洲區龍華村一帶進行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野外工作時,發現三處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專家初步推斷,這三處遺址的年代應為距今五萬至六萬年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
????據了解,11月19日,市文物工作隊在該區域的一處山坡上采集到礫石、斷塊、砍砸器等與古人類活動有關的石制品。其后,工作隊繼續在附近進行考古調查,并在另外兩個地方發現類似的石制品。“砍砸器就是古人類用它來砍樹、砍獸骨、砸堅果等工作的重型工具;礫石即俗稱的河卵石,是古人用來加工石器的原料。”市博物館館長助理周學斌介紹,“從這三處遺址采集到的石制品形制特點來看,初步證明了這里有古人類活動的痕跡,應屬于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文化遺存。”
????周學斌說,這三處遺址發現的石制品原料均為礫石,巖性為砂巖、石英砂巖、石英巖,這些礫石在潯江河灘可隨處找到,可見古人類是于潯江河灘就近取材。同時,本次發現的這些石制品,與2006年在木鐸沖遺址所發現的石制品不管是原料、器形還是自然環境均相類似,其年代較為一致,初步推斷應為距今五萬至六萬年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
????市博物館副館長、文物普查隊隊長鄭偉標認為,這次發現的三處遺址,總的分布面積為2~3平方公里,石器數量眾多,是梧州市繼木鐸沖遺址之后發現的又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充分證明了至少五萬年前潯江岸邊的梧州已經有了古人類活動。遺址的發現不僅這讓考古人員在梧州發現更多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看到了希望,為研究珠江流域一帶舊石器時代的發展軌跡提供切入點,同時也為梧州地區的考古學研究增添了新的實物史料,為研究梧州地區原始社會尤其是舊石器時代的歷史和人類祖先居住、生活、勞動提供有力的佐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