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睒睒在新聞發布會上展示有關部門出具的同批次產品的檢驗合格報告。11月24日,海口市工商局向消費者發布了農夫山泉和統一企業3種飲料總砷含量超標的消息;時隔一周的12月1日22時左右,這家工商局又向記者通報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消息,稱農夫山泉、統一3種飲料檢測結果全部合格,海口市工商局副局長王建祿也表示“我們認可復檢結果。”這樣的行政行為,讓消費者和生產者感到困惑。為了弄清究竟,記者日前采訪了相關當事人。新華社記者王定昶攝
近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農夫山泉、統一企業3種飲料總砷含量超標事件出現大逆轉,1日晚從海口市工商局傳來消息,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復檢,3種抽檢產品全部合格。
從海口市工商局及相關的檢驗機構認定3種飲料總砷含量超標,到如今“自我否定”,毋庸置疑,部門“公信力”受損了,而涉事企業也蒙受了巨額經濟損失,恐慌的消費者更是無所適從。無論如何,這場食品安全風波已過,但看上去卻似乎沒有最后的贏家。
政府職能部門:執法“公信力”受損
今年10月中旬,海口市工商局對市內流通領域飲料進行專項抽查,并委托海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測技術中心檢測。11月23日的檢驗報告結果顯示,農夫山泉廣東萬綠湖有限公司生產的6月27日批次30%混合果蔬、農夫山泉廣東萬綠湖有限公司生產的8月16日批次水溶C100西柚汁飲料總砷超標。同時被檢驗出總砷超標的還有統一企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生產的8月22日批次的蜜桃多汁。海口市工商局隨即向社會發布消費警示。
砷的氧化物是人們常說的砒霜,在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下,農夫山泉和統一兩家企業身陷“問題飲料”漩渦。
在農夫山泉和統一兩家企業的強硬質疑聲中,海口市工商局將初檢總砷含量超標的3種同批次抽檢產品備份,送往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復檢。12月1日17時,海口市工商局拿到復檢結果,顯示抽檢產品全部合格。
海口市工商局從發布總砷超標的消費警示,到1日晚再次宣布截然相反的檢測結果,從要求“相關產品下架、召回并退貨”到作出“停止下架行為”的決定,海口市工商局陷入了尷尬境地,政府職能部門的執法“公信力”在這場食品安全風波中受到沖擊。
有網友留言說,“工商局是干什么的?”,“行政機關的公信力在哪里?”,“身為執法者不以身作則,不維護公正,真枉人民那么相信你們”。
浙江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機關干部說:“職能部門‘公信力’不能白白受損,要有人出來承擔責任,查一查那份抽查初檢報告是如何出爐的?到底有沒有違反程序?有沒有以權謀私的情況?將為何失誤的每一個細節告訴公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