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與企業:在“莫須有”事件中“挨了悶棍”
獲知復檢結果后,農夫山泉董事長鐘睒睒向新華社記者表示,行業內部有過測算,普通的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通常為年銷售額的20%-30%,而這起事件預計給公司造成損失可能超過10億元人民幣。
鐘睒睒說:“關于食品安全,消費者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在海口市工商局向社會發布消費警示后的一周內,國內不少超市或將相關飲料下架,或停止銷售,農夫山泉在海口的經銷商也對庫存產品進行封存處理。食品安全是個極其敏感的話題,稍有不慎,就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事發至今的短短一周多時間內,該事件被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五六百家網站跟進了該事件的報道,《農夫果園水溶C100蜜桃多汁被查出含“砒霜”》《農夫山泉有點毒》等新聞在網上隨處可見。新加坡、臺灣等境外媒體對此事件也進行報道。在一些論壇上,有的網友甚至將該事件同三鹿的毒奶粉事件相提并論,給農夫山泉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
政府職能部門輸了公信力,涉事企業輸了市場,而一頭霧水的消費者也沒有贏。鬧劇過后,究竟誰是真正的贏家?
鐘睒睒在11月30日杭州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及多個場合高調表示,當前中國飲料行業競爭現狀很不正常,上半年以來,圍繞農夫山泉,已經相繼出現過“水源門”“假捐門”等事件,“希望政府、企業、媒體與社會各界一同努力,真正查清事實真相!”
目前,農夫山泉表示不排除通過司法機關的渠道查清事實。如果最后查清的真相與鐘睒睒所說一致,那么在這場食品安全鬧劇中,“幕后推手”才是唯一的贏家,而其代價是政府的公信力的喪失、消費者的恐慌無助以及無辜企業的巨額損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