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都市報訊?? 12月7日上午,在潘塘公園附近,擺一張簡易桌子就開診的兩名高瘦男女在現場展示掏“耳結石”的過程,并稱大多數人耳里都有這樣的疾病,如不除掉將對健康不利。但記者通過采訪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葉醫師得知,醫學上并不存在“耳結石”一說,如果市民感覺自己耳朵不適,建議到正規醫院做檢查再治療。
12月7日上午,記者路過潘塘公園,看到近20人圍著身材高瘦的一男一女,饒有興趣地看兩人現場演示如何掏“耳結石”。兩個專治耳疾的“大夫”的“診室”非常簡陋,一張不大的四方桌,桌上放著一張寫著“專治耳疾”的紙,在“耳結石”下還用括號注明“耳結石”的專業名稱為耵聹栓塞。除此之外,簡陋的桌子還擺放著滴管、鑷子之類的醫療器械和一本《耳鼻喉1000問》,另外還有數十顆黃豆大小的黑色顆粒,這便是兩人口中所謂的“耳結石”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位年紀約35歲的女子主動坐下后,女“大夫”往她耳朵里滴下幾滴蘇打水,并讓女子捏住一會兒鼻子。然后女“大夫”用器具往耳朵里掏,不久就掏出了半個黃豆大小的“耳結石”。“女大夫”邊掏邊通過麥克風向圍觀的市民講解,還招呼市民可坐下體驗免費檢查。并向市民保證,如查出來有“耳結石”,市民可選擇掏還是不掏,掏的話則按照掏出來的“耳結石”顆粒大小收費。記者在一張收費標準單看到,收費標準分為4個檔次,有15元、55元、85元、150元不等。旁邊圍觀的市民有的表示看起來相當惡心,但是還是有市民在兩位“大夫”的循循誘導下坐下治療。記者注意到,“大夫”用的器具形狀類似鉗子,而在為不同的市民做檢查時,也沒有消毒和更換。
??? 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葉醫師告訴記者,醫學上并不存在“耳結石”的說法,而括號里面注明的“耵聹栓塞”,其實就是俗稱的耳屎,因此那兩位“大夫”所謂的給市民掏“耳結石”,其實就是掏耳屎。葉醫師還向記者展示了檢查耳朵所用的小喇叭形的耳規,和記者在擺攤現場看到的“鉗子”形狀也完全不同,至于兩位“大夫”使用的器具是什么,葉醫師推測應該用于檢查鼻子的鼻規。另外,即使在醫院,耳規在使用過后也是需要及時消毒的。葉醫師表示,求助街邊“大夫”,很可能會把耳膜弄傷,因此如果市民感覺耳朵不適,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