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都市報訊? 寺廟圣地行乞者“扎堆”,伸手向禮佛者索要施舍?有熱心市民向本報記者反映,在西竺園長期乞討的人眾多,不知當中是否生活確有困難,希望記者前往調查。
????拒絕施舍者曾遭咒罵
????近日,在西竺園長期做義工的一位女士告訴記者,這些行乞者時常坐在西竺園入口的沿路一帶向前來禮佛的市民索要施舍,有一次她聽到一位行乞者乞討遭拒后,當即對路人破口大罵。還有一次,該女士無意間聽到兩位“行乞人士”的對話,當中一人曾抱怨道:“今天只拿到了幾十元錢。”因為長期出入寺廟,許多義工也多少聽說了一些“行乞人員”的實際情況。“每天風雨無阻地趕來,我相信他們當中多數人的生活確實是有困難的,但有部分人據我了解并非如此,有些領退休金,還有人手上有幾套房子往外出租的呢。”
????誰是困難者市民難分辨
????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來寺廟禮佛的市民大為增加。12月16日正值農歷十一月初一,當日上午記者來到西竺園。沿山邊小路直入西竺園佛殿短短不到兩百米的路程,竟有近10多個行乞者坐在一邊,多是三三兩兩挨坐著,兩人間相隔最遠不過10米。每人一張小板凳,身前放著一個小盆。行乞者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或是身體有殘疾的,有多個老人家眼睛似乎不是很方便。
????86歲的吳正英是其中的一位行乞者,目前獨居的她告訴記者,她女兒退休金不多,40多歲的兒子又沒有工作,有時在南寧讀書的孫女還打電話向她伸手要錢。旁邊一知情人幫腔,老人生活確實困難,她的唯一生活來源就是在社區每月領到的210元低保,還要擔負房租和伙食的各項生活支出,收入遠遠不能滿足開銷。吳正英還告訴記者,在西竺園沿路乞討,初一、十五最多時可能討到10元左右,平時人跡冷清一點也就討到一兩元錢。
????而另一位看似年近七旬的楊女士在被采訪時不愿多談,只是告訴記者,她有一個還在讀書的小女兒,家中生活清貧,只能靠節衣縮食供她讀書。“只要捱到她上完高中,我的負擔就減輕了。”但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位楊女士是從單位退休的,每月能拿到近千元的退休金,才12歲的小女兒也是她的養女,國家解決了她小女兒部分學費以及生活費。有一次社區工作人員來禮佛發現她在此行乞,還急忙把她趕回家去。這位知情人認為,像她這個年紀有可能也是因為一人在家百無聊賴,出來坐坐曬太陽找朋友聊聊天。
????就在中午準備離開時,在入口的小路上,記者見到了這位據說在旺甫家有魚塘,兒子每月也給幾百元生活費的老年男性“行乞者”。報料的義工透露,他常年“起早貪黑”開工,在國泰廣場等商業中心也都“寫過大字”。
????無部門管理無規定約束?
????12月22日下午,記者來到梧州民政局救助站,工作人員知悉情況后表示,對于西竺園行乞人員成群的狀況,先前相關工作人員也前去了解過情況。因為救助站的援助對象是面向市區內的流浪人員,并不包括非本市區內的人員,所以當中實在困難的行乞人員而又接受低保救助的,并不在民政救助站的援助范圍。并且,工作人員通過前往了解情況也知悉,有部分行乞人員雖是外地人,但也有親戚居住于此,每天由親戚陪送前往行乞,這些人員也不具備納入救助范圍的條件。同時救助人員亦強調,接受救助具有自愿性質,這些“行乞人員”大部分都不愿意接受救助,而寧可以自行乞討為生,救助工作人員也沒有法律依據可以對其實行強制措施。
????對于這種行乞人員市民難于甄別的現象,求助站工作人員也表示無奈。因為目前沒有任何嚴格規定不允許人員沿街行乞,民政部門通過勸導也不能長時效地保證狀況的改善。
????擔心行乞者影響城市形象
????16日中午,剛剛向行乞眾人“布施”完畢的小葉告訴記者,眾人當中誰真誰假著實難于分辨,但佛家有行善之心,向他們每人布施個幾毛一元,也算是為自己積福。
????報料的市民也告訴記者,這些行乞者如果不是生活實在困難而來騙取市民同情心,那可是實在不應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