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西江,今日風云際會。
“血脈”疏通,他朝發展潮涌。
冬日的梧州,科學發展的號角聲聲,喜訊頻頻。今日,貴港至梧州2000噸級航道工程建成通航,長洲水利樞紐三、四線船閘正式開工建設。
作為自治區實施打造西江億噸黃金水道戰略后第一個建成的項目,貴港至梧州二級航道的建成通航,意味著雙向航行的2000噸級船舶將暢通無阻,從貴港直航廣東,到達港澳。而長洲水利樞紐三四線船閘的開工建設,也預示著在船閘建成并投入使用后,長洲水利樞紐不再是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瓶頸。屆時,廣西內河主要航道的通航條件將得到根本的提高和改善,西江航運干線真正形成一條真正的“水上高速公路”!
正如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郭聲琨在梧州考察時所指出的那樣:雖然北部灣發展勢頭強勁,但還需要桂西、桂東這兩翼飛揚起來,才能使廣西的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打造西江“黃金水道”和西江經濟產業帶,實現江海聯動,有利于廣西東、中、西之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協調發展!
決定,來自發展潛力的共識
千里西江,流金淌銀。西江航運干線貴港至梧州航道,不僅是廣西內河航道“一干三通道”中的主干線,國家水運建設重點“一縱兩橫兩網”主通道中“一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西南水運出海主通道以及“西煤東運”的交通要道,在區域綜合運輸體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據自治區港航管理局的統計,貴港至梧州航道承載了廣西90%的內河運量,每天經過梧州境內西江河段的船只少則兩三百艘,高峰時達到有六七百艘。但是,由于西江航道等級不高,長洲水利樞紐通行能力接近設計限度,已經成為制約廣西內河航運發展的“瓶頸”,提高西江航運干線航道等級和長洲水利樞紐船閘通過能力,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瞻遠矚,從廣西全區的未來發展大局出發,先后作出對西江“黃金水道”建設具有深遠意義的決定:開工建設貴港至梧州航道整治工程,把三級航道上升為二級航道;開工建設長洲水利樞紐三四線船閘,使整個樞紐船閘年通行能力在2015年超過一億噸。
建設,來自同一個心愿
2006年,梧州市區體訓基地對開的江面上,巨大的水柱沖天而起,標志著西江航運干線貴港至梧州二級航道工程正式開工。
梧州航道管理局的資料顯示,貴港至梧州二級航道工程起于貴港航運樞紐,止于梧州界首,共290.5公里,按內河二級雙線航道、通航2000噸級船隊標準建設,工程總概算投資5.6151億元,是廣西內河航道建設史上投資最大的工程。貴港至梧州航道工程建設辦公室負責人劉秋良介紹說,該工程工程量大,建設內容包括航道整治、航道護岸、助航標志等工程,必須完成水下炸礁131萬立方米、疏浚173萬立方米,開創了廣西內河航道建設之最。由于施工只能選擇在枯水期進行,所以預計三年的工期,有效建設時間僅一年半左右。
為了搞好項目的建設,負責建設的自治區港航管理局抽調精兵強將組建貴港至梧州航道工程建設辦公室具體實施推進。在梧州等沿江地方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項目的建設施工順利進行。對于航道建設重要內容之一的水下炸礁,施工單位采用了中風壓潛孔鉆機技術和在挖泥船上裝配反鏟挖掘技術進行施工,在提高爆破效率、降低工程風險和施工難度的同時,對施工作業區不遠處的市區防洪堤也沒有造成影響,有效保證了施工周邊環境的安全。
在貴梧二級航道工程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同時,長洲水利樞紐三四線船閘項目的前期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明確要求,要在2008年啟動長洲水利樞紐三線、四線船閘建設的前期工作,由自治區交通廳負責組織實施。就在同一個月,自治區交通廳立即組織有關單位,啟動了長洲水利樞紐三線、四線船閘建設的前期工作。
2009年2月中旬,市委書記劉志勇、市長王凱專程拜會自治區交通廳領導,再次表明梧州市希望加快長洲水利樞紐三線、四線船閘建設的態度,并與自治區交通廳、自治區港航管理局的負責人達成了加快推進三四線船閘的前期工作進展,促使工程盡快上馬并開工建設。
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為的就是促進億噸黃金水道和西江經濟帶建設進程,為構建梧州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終于,在2009年12月29日這一天,全市人民的兩大心愿,都得到了實現。
未來,全力打造西江經濟產業帶
隨著貴港至梧州二級航道的建成通航,航道通航能力將大幅提高,對沿江的產業布局、結構的優化調整將起到更好的帶動作用。
廣西經濟界、學術界有這樣一個共識: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是龍頭,西江經濟產業帶就相當于一個龍身,這條龍把百色、南寧、貴港、梧州等城市聯系起來,將充分發揮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集聚輻射帶動作用,完善產業布局,在強化龍頭的同時,把龍身也帶動起來,從而使整個廣西的建設都“動”起來。從這一層面來說,貴梧2000噸級航道工程建成通航、長洲水利樞紐三四線船閘開工,將能極大地推動西江經濟產業帶的建設。
推動西江經濟產業帶建設的步伐,廣西邁得堅定有力,而且卓有成效。2009年10月28日,國務院原則通過的《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發揮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集聚輻射帶動作用,完善產業布局,建設區域性現代商貿物流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特色農業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可以說,打造西江經濟產業帶,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這方面,梧州更是一馬當先,力爭先鋒。
早在2008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梧州市要勇當打造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排頭兵、先行者。建設西江黃金水道中心城市,更成為梧州市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主要載體之一。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尤其是西江流域各縣(市)區達成共識:西江水道不僅可成為北部灣經濟區的輻射通道,而且可成為促進西南和華南合作的戰略支撐,更可成為梧州經濟實現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
因此,我市緊緊圍繞建設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戰略部署,科學規劃沿江產業、城市、港口碼頭、物流、園區的布局,優化配置生產要素,形成新的發展優勢。“全市形成梧州境內140公里西江沿岸、70公里桂江沿岸城鎮集群、產業集群、商貿物流集群,全市人口40%~50%、產業60%~70%、生產總值60%~70%集中到西江黃金水道兩岸,實現城鎮與產業的聚集發展、互動發展。”這是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后,提出的西江經濟產業帶的發展目標。
因此,我市依托已有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以資源換產業,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和優勢企業,特別是加快發展有色金屬產業和陶瓷產業,培育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打造符合梧州經濟發展需要的西江經濟產業帶。
——做大做強陶瓷產業。我市抓住佛山陶瓷產業大規模整合向外轉移的難得機遇,切實加快產業承接與發展,在藤縣、岑溪市現有陶瓷產業的基礎上,建設梧州陶瓷產業園區,其中藤縣潭東集中區以發展中高檔陶瓷產品企業和建設完善物流為主,岑溪大業集中區以建設中低檔陶瓷產品企業和發展相關配套產業為主,使整個園區形成以藤縣為基礎,以岑溪為支撐的產業布局,努力把梧州陶瓷產業園區打造成為自治區重點產業園。預計到2015年,我市將建成150條陶瓷生產線,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150億元的陶瓷生產基地。
——扶持壯大有色金屬產業。借助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的建設,我市加大了對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力度。今年5月14日,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蒼梧工業園區共同在“中國鋁業之都”佛山市南海區舉辦2009年招商推介會,共有9個項目在會上簽約,投資金額達到11.7億元。7月13日下午,市政府與廣西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年產30萬噸再生銅冶煉項目和年產30萬噸再生鋁冶煉項目投資協議,兩個項目總投資額達31.2億元。9月20日,年產30萬噸再生銅冶煉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同時,我市計劃以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30萬噸再生銅冶煉項目和30萬噸再生鋁冶煉項目為支撐,加快全市再生資源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化發展,把梧州建成廣西再生資源產業基地。目前,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作為國家環保部再生資源拆解“圈區管理”定點園區,至今已有20家企業的廠房在建設中,多個再生資源拆解項目已經開始建設。
江面百舸爭流,兩岸園區蓬勃興起。
梧州,這座“綠城水都百年商埠”,正在借助貴梧2000噸級航道工程建成通航暨長洲水利樞紐三四線船閘開工的東風,全力打造西江經濟產業帶,朝著西江黃金水道中心城市的目標大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