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策: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是關鍵
家住宏圖大廈的李女士認為,垃圾堆放在路邊實在不雅,不如建立一個專門的垃圾房,所有的大件垃圾都扔去那里,這樣既環保,又方便集中清理。同時,宏圖大廈的其他居民也提議,不如在經常堆放垃圾的地方設立一塊警示牌,提醒居民注意文明衛生,嚴禁在此倒垃圾。也有市民建議社區工作人員要加強對居民的指導,通過發放傳單,或者張貼公示等形式,讓市民知道在此倒大件垃圾是被禁止的,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
盤龍社區主任譚小清建議,應完善衛生監督機制,設置相關的條例和法規來規范市民行為,約束市民行為。她希望設立衛生專用經費,聘請專人負責定期進行衛生巡邏。發現一處處罰一處,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當道德力量難以約束市民行為的時候,就要考慮使用行政干預。”譚小清說,由于社區工作繁多,人員又少,社區一個衛生協管員每天除了衛生工作外,還要協助社區處理一大堆的社區事務。“要是能有多一些經費請一些非社區工作人員適時監督社區衛生,那么社區衛生工作就好做很多。”譚小清這么認為。
大件垃圾的堆放造成衛生死角后,不少不愿意上繳垃圾清理費用的住戶,也把生活垃圾堆放在大件垃圾旁邊,結果使社區衛生環境更加糟糕。針對該現象,李巧瓊建議,最好全市范圍內的樓房由環衛處統一收取費用,統一派專人管理清掃衛生。
長洲區大塘辦事處主管衛生工作的梁以明認為,建立長效衛生管理機制是關鍵。如在城鄉清潔工程的時候,市區管理人員高度重視,比如發現在公共場所隨便亂涂亂貼者,對其進行現場罰款等。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全市環境衛生一片良好。建議可效仿城鄉清潔工程的做法,通過一些獎懲措施推動工作的開展。
西江都市報記者 吳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