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開通火車已經有四個多月了,給很多梧州人一個嶄新的期待——穩穩坐在車廂里,免卻了公路顛簸的疲憊,一站便可到達更遠的地方。鐵軌延伸而至的風景,會是一份怎樣的純粹的快樂呢?
首次乘坐火車回到梧州
我們兩老由于要照料一個正在讀初中的孫子日常生活,沒有趕上乘坐梧州火車站第一趟開出的旅客列車,內心有點遺憾,只好等待國慶節十一長假時候彌補吧。十一前夕,接到在桂林工作的一位親人的請柬,她定在十一當天辦婚宴。我們安排好了行程線路——先到桂林然后去南寧,再從南寧乘火車回梧州。
結束了南寧的行程后,在南寧工作的外甥為我們買到了兩張從南寧開往梧州的火車票,并開車把我們送到南寧火車站。我們在站臺上看到一輛標示南寧開往梧州的K9326次旅客列車。火車共有7節車廂,每一節車廂分上下兩層(這也是我們首次乘坐的雙層城際旅客列車),我們按層按號找到上層059、060號,我的060號是靠近車廂窗邊的一個坐位,正符合我在車上觀景的理想座位呢。
這輛雙層城際旅客列車里,每層乘載旅客72多人,那么一節車廂就坐上144人,7節車廂滿客就是近千人了。列車中沒有設專用的餐車(估計是因旅程短,沒有設餐車的必要),但車內的速食面、面包、糖果等食品還是經常流動供應的。
在車上給我們一個新鮮感是一切全新的,列車內的座椅、行李架、窗簾等都是新的,乘務員的衣著及其精神面貌也是全新的。那里的乘客大部分也是首次乘這趟列車的,而且都是講粵語的梧州人,在車廂里充滿歡聲笑語。
上午9點50分K936次列車從南寧火車站開出,前一大段是經黎塘、貴港、玉林。途中沿線兩旁的風景雖有較大變化,但那是舊線,有些舊景物仍依稀可辨,舊地重游,沒引起我多大興趣。可是列車過了玉林市,那全是新線,我便以金睛火眼般注視沿線景物。到達容縣站時,只見一個空空蕩蕩的車站框架,站里沒有什么設施,無工作人員上崗,更無乘客下車、上車,靜悄悄的,我大失所望。我向列車上乘務員打聽,想弄個明白,他們說,是由于進縣城的一段公路沒有修好,現正著手趕緊修筑。
我的家鄉是容縣十里鄉藜讀村,列車過了容縣站便在城東一大片農田中穿過,經過三座大橋:藜讀大橋、十里大橋和峽山大橋,在列車駛過藜讀大橋時,正好望見家鄉中村口通道及劉氏宗祠和祖居住家房子。那一瞬間,我激動得幾乎要呼叫出來:家鄉看到鐵路啦,家鄉有鐵路通四方啦,這是夢嗎?不,這是真的!
列車駛過十里鄉便從一座海拔300米的“峽山”的山腳處開始穿越隧道,至岑溪縣邊界,在不足20公里的路程里,火車連續穿越13個長短不等的隧洞,這在國內少見。這表明,這條鐵路新線路工程是相當浩大的,修鋪這段鐵路工人們付出的勞動代價是十分巨大的,我們享受了工人們的劈山開路的勞動成果,我對工人們深深敬佩之情油然而騰升。
下午3時42分,列車準時進入梧州站。下了火車,我看著這趟火車車票凝思了一會,它是一份值得保存的見證歷史的珍品。(劉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