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眼看火車
女兒晴晴,今年四歲,人小鬼大,喜歡對任何她未接觸過的新奇事物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點評。去年國慶,我帶她到南寧玩了兩天,回梧州的時候,我選擇了她之前只在電視和書本上看過、卻從未真正坐過的一種交通工具——火車,除了想讓她對火車有一個真實的感受外,還想聽聽看她的眼里火車到底是怎樣的。女兒果然沒讓我失望,坐上K9336次列車后,女兒的稚語點評也像豆子一樣蹦出來了……
稚語點評一:火車好像雪車
國慶期間,室外和熱,當穿著短袖衣服的我們在車廂里坐了半小時后,就開始逐漸感覺到火車強勁冷氣帶來的陣陣寒意。一些準備充分的乘客開始陸續翻開行李包來添衣,我也趕緊給女兒穿上兩件長袖衫,然后再往她的身上披上一條大浴巾。可也有一些乘客因為沒帶外套而凍得直打哆嗦,在我們對座坐的一對爺孫就如此,盡管兩爺孫已經抱團取暖,可小孫子還是不停地喊冷。做足了保暖措施的女兒開始對火車進行點評:“媽媽,這‘火車’怎么沒有火的呢?而且車廂里好冷好冷,把我們對面的哥哥和爺爺凍得好像兩條雪條似的,我覺得‘火車’應該叫‘雪車’才對?!?/p>
稚語點評二:火車是“不頭暈車”
女兒有暈車的毛病,以往在河西坐車到河東都會頭暈,所以她懼怕坐汽車,也給一切會令她坐著頭暈的汽車起了個外號叫“頭暈車”。就在上火車前,女兒問起:“坐火車會不會暈車的呢?火車是不是‘頭暈車’呢?”我說:“等上了火車后,你自己體驗一下不就知道了嘛!”其實,我這個模糊的回答也是為了讓女兒能夠放松一點,別老想著暈車的事情。幸好,飛馳的速度,變換的風景,舒適的車廂,讓女兒免遭了因公路顛簸帶來的反胃和因堵車帶來的不適,女兒的緊張情緒逐漸得到釋放。在車廂里有吃照吃、有玩照玩、想唱就唱、想睡就唱的自由讓她感到相當舒服。下車后,女兒對來接車的晴爸說:“爸爸,原來火車是‘不頭暈車’,以后你上班、我上學,咱們都坐火車去吧!”……
火車像雪車、火車是不頭暈車,這,就是童眼里的火車,或許女兒對火車的理解并不全面,也并未能以精準的詞句來描述出火車的各項特性,但其實,任何事物都是因為從童心出發、從童眼觀察,才會發現其不一樣的一面。生活中本不缺乏樂趣,缺乏的只是發現樂趣的心!(小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