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 2009年,我市著力提高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和能力,扎實推進溫暖工程李兆基基金農民工培訓項目,累計培訓農民工4600人,其中4375人實現就業,超額完成自治區黨委統戰部下達的任務。日前,我市的該項目工作順利通過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及自治區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的驗收。
????溫暖工程李兆基基金農民工培訓項目啟動后,市委統戰部高度重視,及時成立了以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吳漢華為組長協調小組,嚴把“五關”,扎實推動溫暖工程農民工培訓項目的實施。
????一是嚴把任務落實關。我市確定藤縣、岑溪市、蒙山縣、長洲區四個縣(市)區的四所職業學校作為培訓機構,承擔4600名農民工的培訓任務。并針對農民工文化程度和意愿及市內、附近縣市用工需求,開設電子電器裝配、維修電工、計算機操作、汽車摩托車維修、珠繡、肉兔加工、絲綢加工等專業。除對農民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外,還對他們進行安全知識、務工常識、維權知識、職業道德等培訓,確保每名農民工能掌握一至兩門勞動技能。
????二是嚴把宣傳發動關。各項目縣(市)區廣泛宣傳溫暖工程李兆基基金農民工培訓項目的意義及入學條件、報名方式、優惠政策等,各鄉鎮利用農村趕集日設點宣傳,宣傳面達10萬多人次。
????三是嚴把培訓質量關。該項目建立開班申請制度、公示制度、項目督導員制度、培訓管理制度等,同時依據企業的用工需求,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合理安排課程和考核方式,確保學員實實在在學到一技之長。
????四是嚴把經費使用關。培訓經費主要用于教師課酬、教材、場地租金、水電費及給農民工的伙食補助等,各培訓機構嚴格執行資金報賬制度,建立資金專用賬戶,專款專用,保證培訓經費全部用在溫暖工程培訓開支上。
????五是嚴把就業轉移關。通過組織推薦、簽訂協議等形式,項目承辦單位積極向區內外企業推薦,確保學員轉移就業。其中,藤縣“溫暖工程”培訓任務為1000人,實現轉移就業992人;岑溪市培訓任務為2000人,實現轉移就業1846人;蒙山縣培訓任務為800人,實現轉移就業737人;長洲區培訓任務為800人,全部實現轉移就業。(何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