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不缺乏好的產業,關鍵是我們如何發揮產業聚集優勢并打造好產業集群;梧州不缺乏好的企業,關鍵是如何對其更好地加以引導、培育和扶持;梧州更不缺乏好的產品,關鍵是如何充分挖掘產品潛力將其打造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作為廣西老牌工業基地,擁有良好工業優勢與傳統的我市,正在依托現有發展基礎,大力實施以存量換增量戰略,重振老工業基地雄風。
挖掘優勢產業存量
在前段時間結束的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劉志勇提出了以“雁行陣式”優化產業布局的戰略構想。我市正在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有關積極打造西江經濟帶產業集聚優勢、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的要求,根據梧州發展主導產業實際需要,以“雁行陣式”布局四大梯次發展特色產業集群。
其中,第二梯次中的不銹鋼產業,第三梯次中的醫藥產業、食品產業,以及第四梯次中的林產林化產業、機械制造產業,均屬于我市有著良好的產品優勢和技術優勢的傳統優勢產業。這些產業擁有中恒集團梧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神冠蛋白腸衣有限公司、新盈特鋼有限責任公司、三威林產工業有限公司、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梧州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梧鍋鍋爐制造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在梧扎根多年的優質企業,只是由于發展思路不清晰、缺乏發展資金、設備急需改造升級、改制后遺留問題突出等多種原因的約束,這些極具基礎的企業發展潛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
去年初“服務企業年”啟動之時,市經委負責人曾經感慨地說:“梧州不缺乏好的現有產業和企業,如果我們能夠將其發展好,就能夠實現以存量換增量,讓全市工業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關鍵是如何通過引導扶持這些產業、企業獲得應有的發展,而這正是我們開展‘ 服務企業年’活動的原因。”
在扶持好現有優勢產業,以產業存量換產業增量思路的指導下,我市正在以扶強做大特色產業園區為載體,全力挖掘現有產業優勢與潛力。如企業主要集中在長洲區的不銹鋼產業,將加快專業產業園區建設,根據國家產業政策,促進新盈特鋼有限責任公司、永達鋼鐵集團公司等現有主要鋼鐵企業通過技改轉向生產特種鋼材,同時加快豐盈不銹鋼生產項目等新項目的建設,并計劃在三年內啟動年產60萬噸型材加工項目,發展一批下游企業入園。
在扶持醫藥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市有意識地引導有經濟實力的大企業收購或入股醫藥企業,走強強聯合的道路。現已經全部搬遷至梧州工業園區的中恒集團梧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在這方面的實踐上正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通過成功的改制后,依托原有技術和產品優勢,為企業注入了雄厚財力和豐富的經營經驗,使中恒制藥在近兩年來得到飛速發展。據統計,去年該企業繳納稅收突破1.7億元,比前年凈增億元,一舉成為梧州第一納稅大戶。
以特色園區帶動現有產業發展的目的,就是要以現有產業的存量換取增量,真正形成“布局合理、產業集聚、企業集群、配套完善、特色鮮明”的產業園區分布格局,使每個縣(市)區都有1個特色支柱產業和1個以上特色產業集聚園區,在全市形成若干個區域性產業集聚基地。2009年,我市通過強力推進特色產業園區建設,使全市各園區工業總產值達115億元,同比增長了21.1%。
發揮現有企業增量
2009年,我市共有中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神冠蛋白腸衣集團公司、廣西長洲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廣西豐業投資(集團)公司、廣西電網公司梧州供電局5家企業繳納稅收超過一億元。對于我市來講,這件激動人心的喜事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梧州終于擁有了年稅收超億元的企業,更在于其中的中恒、神冠、豐業三家企業正是通過重組整合,以現有企業存量換取增量的典型。鼓勵優質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壯大發展,引導一批有潛力的企業走上集團化和外向型發展新路子,正是我市通過現有企業以存量換取增量的思路。
在近年來不斷壯大發展的廣西豐業投資(集團)公司原來只是一家單純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我市鼓勵企業重組整合發展的政策扶持下,該公司近年來把主要財力和精力放在開拓新領域業務上,先后收購了廣西天鵝蓄電池有限責任公司、梧州五一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梧州神農藥業有限公司等多個極具發展潛力和基礎的優質企業。在成功收購這些企業后,依靠企業原有良好的產品優勢和技術優勢,豐業集團對企業技改和產品創新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通過持續對新技術的研究和產品創新的支持,注入技術研發費用,實現了這些企業多項技術進步和創新成果。并在去年加快天鵝蓄電池異地搬遷技改項目和五一塑料異地搬遷技改項目的推進,利用我市鼓勵企業“退城進園”加快技改的契機,在實施異地搬遷中促進產品和技術裝備升級,使這兩家企業在危機之年得到進一步發展。去年,天鵝蓄電池有限公司銷售收入超3億元,同比增長40%;梧州五一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銷售收入達2.3億元,同比增長約50%。
“中恒、神冠、豐業只是一個開始,在未來幾年內,我市將陸續出現更多年稅收超億元企業。”市經委一位長期從事企業服務工作的干部自豪地說。按照以存量換增量的思路,在今年繼續開展的“服務企業年”活動中,我市將篩選出100家重點現有企業,通過財政支持、技改貼息、專項補貼、信貸擔保、用工培訓、直供電和獎勵等方式,幫助這些企業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實現技術升級、產品升級、效益升級。按照計劃,我市將在今年爭取實現年產值超10億元企業達到7家以上,年稅收超億元的企業在7家以上。
目前,我市還在繼續實施品牌戰略發展集團企業,充分利用田七牙膏、神冠膠原蛋白腸衣、中華跌打丸、雙錢龜苓膏、三威中密度纖維板等全國著名品牌,積極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提升產品質量,培育更多國內外知名品牌。產業集群集約發展并鼓勵企業走之路,計劃組建日用化工集團、食品集團、醫藥集團、有色金屬集團、陶瓷集團等大企業大集團,充分挖掘企業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