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完工后再回“舊家”看看
記者陳貽澤體驗了一回騎三輪車街頭賣粥。(記者 何鎏 攝)
?
采訪對象:平民沖搬遷戶何志強
新年愿望:我們一家的新生活會更精彩
2月10日,冬日的梧州,風和日麗。
已經從平民沖舉家搬遷到富民路廉租房小區(qū)的何志強和愛人徐阿姨,一如往日般忙碌。搬進新家的他們依舊做著賣粥的小生意,每天蹬著人力三輪車從新家趕往河東阜民路一帶賣粥。
長椅、櫥柜、飯桌、冰箱,客廳里的家具雖然不多,但擺放得井然有序。另外,客廳的墻壁雪白亮堂、地板鋪上碎花圖案的地膠板,讓第二次走進這里的記者倍感舒適。在這套50多平方米、兩房一廳的屋子里,何志強一家三口分住兩個房間,生活很愜意,每月的房屋支出包括房租、水電、物業(yè)等僅需一百元左右。“這跟我原來在平民沖破舊、擁擠的房子相比,真是舊貌換新顏啊。”言語中,何志強對這個兩房一廳的新家很是滿意。
中午12時45分,何志強便把人力三輪車在樓梯口停好,徐阿姨把一袋塑料碗和其他工具搬上車廂,何志強每只手各提著一個錫鍋走下樓梯。見到他們這般忙碌,記者連忙跟著何志強把熬好的粥提下來。“今天賣的是八寶粥、銀耳雞蛋糖水和炒木薯。”徐阿姨指著放在車廂里的三個錫鍋說,熬粥需要很長時間,她們一般是早上8點半就開始熬,直到中午。
一切準備就緒后,徐阿姨把一個黑色的腰包系在腰上,便坐上車廂,何志強腳蹬三輪車,向河東出發(fā)了。
約半個鐘頭后,他們趕到了當天賣粥的第一站學德路。“賣八寶粥、銀耳雞蛋糖水咯!”三輪車剛停穩(wěn),徐阿姨便沿著小街小巷的每一間店鋪上門吆喝,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要三碗八寶粥、兩碗銀耳雞蛋糖水,再加兩碗炒木薯。”在一家游戲機廳里,幾位客人回答道。聽罷,徐阿姨迅速地返回三輪車旁,這時,何志強便利索地拿出塑料碗把各種粥裝好,然后一碗一碗地放到一個圓形托盤里。記者見狀忙上前幫忙抬起托盤,與徐阿姨一起把粥送給每一位客人。
“我們的顧客主要是一些在麻將鋪打牌的街坊鄰居,所以生意并不算太旺。”何志強說,每個月的收入也能夠維持生活所需。在冰泉東路,不少熟客見到他們的三輪車騎過來,紛紛上前與他們打招呼買粥,“他們都是熟客了”何志強說,每天基本都會繞著河東城區(qū)的小街小巷走一圈去招攬生意,遇到刮風下雨天也不例外。
當日下午5時許,夫婦倆便把粥順利地賣完了。
搬入廉租房的新家,如今已經四個多月了。“這邊生活設施比較齊全,比在平民沖方便很多。”告別平民沖簡陋狹小的平房,住進了明亮舒適的廉租房,何志強的生活環(huán)境有了很大改觀。空閑之時,他也會到周邊的市場逛逛,散散步,跟新街坊鄰居聊聊天。
虎年春節(jié)到了,這也是何志強一家搬離平民沖過的第一個春節(jié)。“我們年二十九就暫停做生意了,留有兩天時間去買點糖果、水果之類的年貨,順便包些粽子,過個歡喜年吧。”徐阿姨樂呵呵地說道。
雖然已經搬離了平民沖,但何志強還是惦記著改造推進的情況,他還不時抽空回去看看。“希望政府能夠加快平民沖地質災害綜合整治的步伐,科學規(guī)劃,早日完成整治工程,到時一定會再回去看看。”
“我想我們一家的新生活肯定會更精彩的。”說起未來的新生活,何志強滿懷憧憬。(記者 陳貽澤 通訊員 歐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