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載體建設高品位城市
打造“粵港澳后花園”,是自治區及我市經過反復的推敲論證,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圍繞國務院的《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一帶兩地一樞紐一園區”的定位,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宜居城市、園林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等為載體,主動接軌珠三角、融入北部灣的結果。市旅游局副局長莫揚傳說,就旅游發展而言,良好的生態休閑旅游資源和完善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是最大的競爭力。今年,我市圍繞旅游集散地和游客目的地建設,邀請國內外有關專家編寫了《梧州市休閑旅游基地發展戰略研究》,建設一批旅游景點,將有力地支撐起休閑旅游基地。同時,隨著梧州至廣州高速公路今年6月建成通車,南廣鐵路將在未來兩三年建成,鐵路、高速公路形成的一至三小時經濟圈,必將吸引大量粵港澳游客。
莫揚傳還認為,《梧州市休閑旅游基地發展戰略研究》具有靈活性、可操作性、科學性,是打造“粵港澳后花園”的有力依據。當前,我市旅游應先要有龍頭景點作支撐,圍繞西江沿岸生態綠化、景點,突出“水都文化”“古都文化”“生態文化”,通過點、線、面結合的景點景區開發,樹起梧州旅游的靈魂。重點開發好長洲水利樞紐庫區的沿江旅游景點景區。
據悉,《梧州市休閑旅游基地發展戰略研究》提出,我市將以項目帶動景區建設,在今年重點加快規劃建設十大旅游景點,其中西江百里畫廊是今年加快規劃建設的十大旅游景區之一。根據西江百里畫廊旅游區資源的地域組合、類型結構、景觀特色、生態環境特點,規劃中的西江百里畫廊將呈現“一帶六區”的框架布局——西江黃金水道生態旅游體驗帶,內分長洲水利樞紐景區、赤峽景區、禤洲島景區、西江生態水上樂園景區、龍母文化園景區、袁崇煥故里景區等六個景區。
除了旅游發展重新定位外,我市近年來還通過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民居住環境,為市民建設一個更宜居的環境。其中,去年以來,我市長期受到地質災害威脅的平民沖1700多戶共5000多人完成搬遷,讓他們住進了新房。同時,高起點、高標準啟動了廉租房建設、經濟適用房建設、冰泉沖地質災害綜合整治、白垢村舊村改造、“穿衣戴帽”工程、小街小巷治理工程等,促進城市建筑上檔次、高品位。而在城市綠化方面,我市重新規劃,做好街道、庭院小區、祼露山體、城市各出入口、道路兩旁等的綠化規劃和種植,見縫插針、見縫插景,使我市生態環境、生態文明又上新臺階。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和科學發展三年規劃的最后一年,我市的工業發展、城市建設、交通環境等都吹響了號角,“綠城水都,百年商埠”這座城市將煥發出新的青春,迎接更多的粵港澳游客,真正成為“粵港澳后花園”。
?
相關:“兩會”代表委員熱議西江經濟帶開發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