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梧州市內的最低工資標準為670元/月,在勞動力市場,不少工廠招聘工人開出的底薪都是這個數目,加班費則宣稱按照勞動法規定執行。“但實際情況還是有出入,”一位業內人士介紹,“有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工作環境、管理水平、員工生活水平仍然停留在十多年前的原始水準。不少企業對一線工人缺乏基本的尊重,甚至隨意責罵、開除工人,扣押身份證、工資等。”有關人士分析,雖然一線工人在鞋廠、制衣廠會有七八百甚至上千元工資收入,但這些企業普遍存在加班工作情況,經常加班,很少休息。如果把工人的收入按8小時工作計算,實際上只有六七百元甚至更低。這樣的工資水平難以吸引生活壓力較輕的年輕打工者。”
????不僅是工資問題,還有用人企業對一線工人的管理水平和配套細節也是留住工人的關鍵。勞動部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曾經有某電子廠提供的員工宿舍居然是12人的三層架床,員工們入住后意見較大,尤其是住在第三層的員工更是感覺無法正常生活,導致員工流失嚴重。
????提高工資增加對工人感情投入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求職高潮來臨前除了組建招聘隊伍外出大規模招工,更多的企業也在微調自己的員工政策,放寬用人標準,拉近企業與員工的距離。部分企業已與勞務輸送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合同或聯系中專類學校進行批量招聘員工。更多的企業通過發放獎金、補貼車費等措施鼓勵員工回家帶親戚朋友過來。為減少員工流失,一些企業還通過增設了績效獎金、發放夜班津貼等方式,將一線工人的平均月收入保持在800元~1300元,有些大型企業普通工人月工資還達到1500元。而且企業在提升薪資方式上也開始有了更多的變通。與以前簡單加薪不同,現在越來越多企業采取了激勵機制,所提工資部分多是針對績效,如上調加班費、獎金等。
????“雖然底薪沒有提高多少,但是我們大力改善了員工的工作生活條件,增加了對他們的感情投入。”一家電子加工企業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最近企業不僅在工廠里增設了24小時的熱水供應,還開設了員工閱覽室、運動室和網吧等設施,“以便提高對新生代年輕勞務工的吸引力。”
????針對目前的招工難狀況,企業除了設立各種獎金、更新各類生活和娛樂的配套設施等外,還有意識地提高訂單的效益。這些企業在接單時盡量選擇高利潤的優質訂單,這樣,就可以用較少的員工來創造較高的效益,也讓員工獲取更高的加工收入。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出現的招工瓶頸著實逼著企業改變用工觀念。有的企業也開始以新觀念看待農民工問題。如位于蒼梧工業園的一家電子廠,幾年來不但每月準時發薪水,主動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而且實行三班倒制度,為不愿加班的一線員工解決了后顧之憂。更難能可貴的是,該廠有制度:邀請每位離廠的員工就廠方的不足之處提出批評,給普通員工參加廠務管理的機會。。
????建立農民工中介公司累積資源
????但也有人認為當前部分企業存在的招工困難是“虛假困難”,領取廣西經紀人資格證多年的鄧松陽認為,梧州還有相當充裕的勞動力打算求職,他表示由于信息不對等,而且梧州的用工單位普遍宣傳不足,當前還有不少農村剩余勞動力根本不清楚梧州存在如此多的空缺崗位。
????“就拿我在藤縣的老家來說,村里五分之四的青壯勞動力都在廣東打工,沒有一個人在梧州打工,很多人以為梧州的工資還處于幾百元的水平。今年他們很多人也打算繼續到廣東找工作—他們根本不知道梧州不少企業也提供崗位,而且待遇已經接近廣東。因為缺少權威的信息渠道,而且已經習慣了廣東的打工氛圍,積累了一定的人脈和地緣親近,因此他們找工作首先想到的是去廣東而不是留在梧州。” 鄧松陽表示梧州缺乏正規的農民工經紀或勞務中介公司,雖然目前有多個廠家在大量招聘工人,但廠家招人是跟生產周期有關的,用于招聘的精力也有限。而且每個廠家需要的人可能不同,因此廠家招聘往往各自為政,沒能建立長遠的招聘機制。聯合帶隊出外招聘只能是應急策略,效果難以持久。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其實目前梧州還有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資源,但是市面卻缺乏專門的機構去發掘和累積。而在廣東的一些廠家,已經使用這個模式多年。一定的期限內,由專業的農民工經紀人累積農民工資源,以便在需要時迅速提供給廠方。同地方出來的農民工往往天然地喜歡聚集工作,目前梧州廠家流行對 “舊員工帶新員工,進廠有獎勵”的方式也是源自于這個思路。
????而且目前缺工人的企業主要缺的是熟練工,鄧松陽認為由于地緣關系有一大幫人已經前往廣東打工多年,這些人已有豐富的操作等相關經驗,正是目前企業急需的資源。如相關部門出面成立一個中介公司,在每年的春節后、學生畢業前都定期定點地到村內和學校中宣傳招聘信息,讓這批熟手了解梧州目前的行情,不但可以將熟手們留在梧州,還可把新增的勞動力鞏固在本地,長此以往將累積可觀的人力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