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民間“小飯桌”托管機構已經運行多時,被孩子和家長所接受。? 何鎏/攝
?
一些民間“小飯桌”托管機構已經運行多時,被孩子和家長所接受。? 何鎏/攝
開學后,學校周邊的民間托管市場又紅火起來。這些托管班大都位于小學周邊的民居里,提供午餐和監督孩子午休。但記者發現,這些民間托管班大多由退休人員或者“4050”婦女構成,他們就在并不寬敞的家里辦起“托管班”。這些托管班在為部分家長分憂的同時,所帶來的一系列安全問題、衛生問題也不容忽視。
接送方便收費低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每當中午放學,不少學校門口總有一些老人或者阿姨舉著“某某托管”的小旗或者牌子在等待學生下課,使自己托管的孩子一出校門就能快速辨認出來。三五名小孩人數集中后,這些托管的爺爺奶奶阿姨們就讓小朋友們一字排開,帶他們過馬路。有的甚至用一條繩子讓小朋友統一拿著,牽著小朋友過馬路。
在振興小學,記者看到,60多歲的老伯周漢民牽著5個小朋友過馬路,然后把這些小朋友帶到自己的家里。
“我們的托管班目前已基本收滿了,如今已經有7個小朋友在家里吃飯午休。”周漢民對記者說。記者在周漢民家里看到,60平方米的居室里,桌凳、電視、床鋪一應俱全,墻角書架上擺滿了各種迎合小朋友看的圖書。兩個房間一共擺放了三張架床。小朋友中午就在這里吃飯睡覺,然后下午再送他們到學校上課。周漢民告訴記者,他和老伴退休后覺得比較空閑,在別人的介紹下就收了幾名小朋友來托管,負責中午飯餐和上下課接送。
此外,周漢民還告訴記者,他們小區已經有幾戶人家是做小孩托管的,生意都很不錯呢。有些住得比較寬敞的民居甚至托管近10名小朋友,托管小孩一般每人每月收50到80元不等。
家長需求催熱市場
記者了解到,市內各小學都是11點30分放學,下午2點30分上學。而大部分家長中午都留在了單位,顧不上孩子的午餐、午休,有的家長甚至連下午放學接孩子的時間都擠不出來。因此,中午這段時間“誰來幫忙看孩子”成為不少家長最大的困擾。
據悉,居民開設的托管班又叫“小飯桌”,負責午餐和放學后托管。雖然不少家長反映托管在非老師的居民家中,無論在環境和教育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但也總比孩子自己在家跑出去到處玩耍要好,也免卻了家里老人帶孩子的辛苦和操勞。正是這些優勢,讓眾多家長感覺民間托管班更為省心和放心,隨之引發民間托管市場越來越熱。
市民陳思思告訴記者,她家里的老人年紀大了,不方便帶小孩,而她和丈夫都是從早上8點半一直忙到下午5點半,中午根本沒有時間接送小孩和安置飯餐。因此她在朋友的介紹下,到孩子學校附近的一個小區找了一個托管班,中午就由托管班里的大叔大嬸暫時照顧孩子。自己下午下班后去接孩子放學或者叫老人去接孩子回家,這樣就充分解決父母沒時間管孩子的難題。
托管班弊病不少
經走訪,記者發現竟無一家托管班能夠提供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據了解,目前梧州市大部分民間托管班都沒有在工商部門注冊,不具有任何法人資格。一旦孩子在托管期間出了問題,家長很難找到責任人。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民間托管班大多位于居民小區里,房屋內的環境衛生條件遠遠不符合正規飯堂的標準,廚房、食品的衛生程度無法保障,對小孩的菜式和營養也沒有研究。再加上托管的人員很多都是下崗失業婦女或者退休老人,都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托管小孩的培訓,只負責在房屋內看管孩子。尤其是很多老人,由于年紀問題,自己過馬路本來還是一個問題,如今還要一個老人帶著幾個孩子過馬路回家,無疑為孩子的安全埋下隱患。
學校周邊托管班遍地開花的現象,說明托管班確實是社會所需。但其目前存在的弊病仍不容忽視。有關人士建議,政府不妨制定相關規范性文件或建立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民間開辦托管班也需到有關部門登記和注冊,衛生條件、消防設施等需符合相關部門的驗收標準,管理人員和經營場所需持有相關從業資格。這樣才能將民辦托管班納入一定的管理規程,規范民間托管班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