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底,沈陽森林野生動物園11只東北虎因長期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力下降而病死。
然而,悲劇不僅存在于一座城市。全國野生動物園大多采取“政府招商,企業投資管理”的經營模式,實現盈利的卻寥寥無幾。為了改善經營,民營野生動物園紛紛采取提高門票、出租動物、減少口糧等辦法,與動物園公共產品的屬性背道而馳。
數量激增、唯利是圖、疏于管理,成為困擾我國野生動物園的3個問題。
沈陽森林野生動物園近日停業整改,國家林業局調查組已介入,老虎具體死因正在調查中。沈陽市政府撥款700萬元,其中500萬元專款救助園內現存老虎,200萬元用于恢復正常管護。
園方稱資金沒有到位
沈陽森林野生動物園由原沈陽動物園與一家民營企業合資,政府占15%股份。由于離市區遠、門票貴等原因,經營不景氣。
自去年11月起,沈陽市棋盤山管委會每天撥付1.5萬元給動物園,今年2月1日后,每天增加到1.8萬元。專用于喂養動物,應該能基本維持動物園的正常運轉。
為什么動物的食物仍如此匱乏?動物園負責人武席將其歸咎于“民營”。他聲稱,每年老板會拿錢去還債,償還欠薪,真正用在動物身上的投入,得不到保證。“2006年還發生過一次停園風波,當時老板不想再承包,沈陽市政府協調多次才解決。”
全國九成動物園虧損
據沈陽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統計,園內動物數量近年來急劇下降,2000年開園時有61種1020只,到今年2月8日,已下降到49種518只。
只要上網搜索就會知道,全國大部分動物園日子都過得不好。大連森林動物園企劃部長周斌說,每年行業內都會交流生存經驗,“全國約90%的動物園都在虧損。”
北京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耕介紹,民營企業辦動物園,追求利潤與保護動物很難兩全。“動物園過去屬于園林局,這幾年放開了,不少民營資本注入,出現越來越多弊端。許多動物受國家保護,但經營者是商人,追求利潤忽視公益性,形成了一個悖論。”
老虎挨餓致死有先例
此次沈陽發生的東北虎非正常死亡事件,并非個案,近年來在多地時有發生。
2005年,湖北仙桃太子湖野生動物園,8只非洲雄獅及大量珍稀野生動物陸續死亡。經調查,園內缺少基本飼養經費和養護技術,管理上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這是一家由三方組建的民營股份制公司,長期虧損,猛獸只能以廉價的雞架骨度日。
2003年非典期間,廈門海滄野生動物園門票收入大跌,導致動物伙食量驟減,使大量動物非正常死亡,甚至發生老虎為爭食互相殘殺、母獅與幼獅骨肉相殘的悲慘事件。
1998年,珠海市一家民營野生動物園因資金短缺,無法持續經營,將動物散養在大林山區,導致1只華南虎、5只蜂猴先后死亡。
動物園成“動物監獄”
我國內地第一家商業性野生動物園1993年在深圳建成,以“人在車上游覽,動物車外散放”的方式吸引游客,打破了傳統的籠養模式。
隨后,民營動物園的群體日益龐大,問題接踵而來。
有的動物園為了獵奇,硬把來自不同地域的動物混養,導致動物間互相殘殺;有的為了招攬游客,訓練動物參與危險的高難度表演;還有的長期虧損或經營不善,動物常常挨餓。本應得到悉心照料的動物們,被變相監禁,飽受慢性死亡的折磨。
野生動物園變成了“動物監獄”。經營者一味追求商業利潤,把“保護動物”的基本準則拋于腦后。一旦無利可圖,他們便嫌棄動物,甚至任其死亡。(曹剛 沈月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