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陳素雅)細碎烏黑的農家六堡蟲屎茶、片狀的農家老茶婆、結成秤砣狀的35年老茶……春茶節前夕,記者發現在鴛江麗港、水木藍山等茶商聚集地,均已有多個商家出售這些風味各異的農家六堡茶。隨著六堡茶的重新復興,采用傳統制作方式的農家六堡茶也漸漸在市面打響了知名度。
????當代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的教材《茶葉加工學》一書中提及:“六堡茶是廣西的特產,因源于蒼梧縣的六堡鄉而得名,加工工序分原料生產工藝流程:鮮葉→殺青→初揉→渥堆→復揉→干燥;精制工藝流程:原料毛茶→篩、風、揉→拼配→初蒸→渥堆→復蒸→壓蘿→晾置陳化→滅菌→成品包裝。”資深茶迷彭先生認為,由各大產茶廠家生產,經過全套原料生產工藝流程和精制工藝流程生產的六堡茶,一般稱為“現代工藝茶”,也可稱為“廠茶”。而農家六堡茶即指只經過鮮葉、殺青等加工工序,完成了“原料生產工藝流程”,并沒有進行蒸茶與渥堆等步驟的茶葉,多由茶農自行生產,這類茶更適宜稱之為六堡茶的“原料毛茶”。
????“我們協會是最早開始銷售農家六堡茶的組織之一,從2008年一家農家茶展覽館兼銷售點開始做起,到2009年合作社已經在全市開了9家農家六堡茶的專賣店。”農家六堡茶協會會長黎堅斌介紹,這批六堡來的茶商稱自己的茶為“農家六堡茶”,并成立了相關的協會與合作社,致力于推廣與銷售用傳統六堡鎮制茶方式生產的六堡茶。在鴛江麗港,記者找到了農家六堡茶的大本營——農家六堡茶展示館和文化長廊,協會成員在里面展示了收藏多年的農家六堡茶和部分傳統的制作工具。
????黎堅斌表示:“農家六堡茶這個名號是我們剛開始賣茶葉時靈機一動想出來的,只是為了與梧州茶廠等廠家生產的六堡茶作出區別,因此名字不算很規范。但由于我們制茶都在蒼梧六堡鎮,因此現在希望通過展示農家六堡茶的原料和以往的成品,更直觀地向顧客介紹茶葉的產地和制作特色。”
????而不少兼售“廠茶”和“農家六堡茶”的茶莊負責人則透露,兩種六堡茶從各個方面的差異都相當大,因此才必須有一個概念來區分兩種六堡茶。但其實兩種六堡茶各具風味,擁有不同的消費團體。“如果沒有幾個現代工藝茶廠所做的六堡茶推廣,六堡茶不會有現在的知名度,農家六堡茶的推廣也就無從談起。”茶商黃先生表示。
????六堡鎮茶商陳伯昌認為,這兩種六堡茶各有賣點,在市場上可以“同名”共存,相輔相成。陳伯昌表示:“雖然都叫六堡茶,但是兩種茶葉在制作工藝和原料上都有較大的區別。如農家六堡茶的茶湯根據年份不同顏色漸深,而廠茶的茶湯則一般均是琥珀色等等。但這些區別是歷史在不同年代對制作方式作出的不同選擇。”
????也有茶迷認為兩種六堡茶的區別類似于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普洱生茶是指采摘茶葉后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會轉溫和。普洱熟茶則是以科學加上人為發酵法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生茶所沖泡出來的水是青綠色,熟茶沖泡出來才是金紅色,這些特點均與兩種六堡茶的區別甚為相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