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梁穎 通訊員 梁永文 李玉平 )今年2月以來,我市降雨量明顯偏少。各縣(市、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造成人畜飲水困難、農作物受旱。3月30日,梧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抗旱Ⅳ級應急響應。
據市氣象部門信息,今年2月以來,我市各地降雨量僅有10~37毫米,與歷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九成。同時,我市各地平均氣溫偏高約2~3℃。尤其是2月24日以后,我市基本沒有降雨,最高氣溫一路攀升到30℃以上,蒸發量加大,我市各縣(市、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
持續干旱少雨,江河流域來水量偏少,致使西江梧州水位偏低,蓄水工程有效蓄水量偏少。據統計,西江梧州水文站2月份平均流量為1600立方米/秒,扣除水庫調度影響后的還原流量為1130立方米/秒,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近四成。受長洲水利樞紐回蓄影響,西江梧州水位于2月23日出現了1.6米的歷史新低。另外,3月中旬全市蓄水工程有效蓄水13116萬立方米,占有效庫容31.87%。其中,藤縣、蒼梧的有效蓄水量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827萬立方米、190萬立方米。可引用流量39.42立方米/秒,比去年同期減少6.08立方米/秒。
截止至3月25日,全市因旱導致7.91萬人、1.9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干涸水庫36座,機電井出水不足135眼。全市農作物受旱面積達7630公頃,其中輕旱6420公頃、重旱1070公頃;水田缺水面積1.34萬公頃、旱地缺墑2790公頃。
面對旱情的發展,根據《梧州市抗旱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梧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從3月30日起啟動梧州市抗旱Ⅳ級應急響應。要求有關單位和各縣(市、區)根據相關預案迅速開展工作,千方百計確保城市和集鎮供水安全和農村人畜飲水安全,科學合理調度和管理水資源,積極增辟抗旱應急水源,組織力量為飲水困難群眾輸水送水。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要按照分工,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做好應急救災工作,要加強應急值守,實行二十四小時值班制度,確保信息暢通。
目前,我市已投入抗旱人數5.348萬人,投入抗旱資金185.6萬元,抗旱澆灌面積5250公頃,臨時解決了8.01萬人、1.83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另外,我市氣象部門也根據實際情況實施了人工增雨作業,對緩解春耕春種用水和降低森林火險等級發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