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朱桂湘)一個多星期前,在我市一家網絡公司工作的張勁松,看到清明節來臨,專門為去年逝世的爺爺建立了一個網上紀念館。4月5日,適逢清明時節,家人都通過網頁,為爺爺敬獻鮮花、點歌、敬酒,在網絡墓園中寄托哀思。然而,在網祭先人之后,張勁松一家人還是奔赴真實的墓園,為安息在仙風山的親人燒紙錢、敬酒。
????如今,隨著文明祭祀、綠色祭奠等理念的廣泛倡導,越來越多的梧州人逐漸融入到網絡祭掃的新風尚中。但傳統的文化觀念,讓網上寄托哀思、鮮花緬懷親人等現代文明倡導的祭奠方式,離我們似近卻又似乎遙遠。
????4月5日,在仙風山墓園,前往祭奠先人的人們,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和認可鮮花、網絡等現代文明祭奠方式,但也幾乎每個人都難舍傳統的祭奠方式——走到先人的墓碑前,幾度鞠躬后焚燒紙錢、灑酒、放鞭炮。
????“不到墓碑前,沒有這些程序,光對著電腦屏幕,或是僅在墓碑前擺上一束鮮花,場面太冷清,找不到追思緬懷先人的感覺,總覺得心里對不起已經逝去的先人。”張勁松家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雖然嘗試著通過網祭來取代過去傳統的祭掃,但習慣于清明期間到墓地掃墓、上香的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傳統。
????從4月4日我市在仙風山墓園開展的“鮮花換紙錢”活動中,人們也可以看出,文明祭掃要深入人心,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盡管網祭等一些個性化的新的祭掃方式正越來越多地為市民所接受,甚至或多或少地開始取代傳統的祭掃方式。據了解,雖然活動舉辦方籌集的2000枝很快就被前來祭掃的人們換走,為清明祭掃吹起了一股文明、環保、綠色的新風,但仙風山整個墓園還是沉浸在以往清明時節“紙錢灰舞”、鞭炮震天的景象中。
????不過,有關人士認為,清明時節文明祭掃已成為社會趨勢,只要加強引導,在推動市民轉變傳統祭掃觀念的同時,提供豐富多樣的可以讓人們寄托思念、緬懷先人的平臺,讓清明祭祖的人們對祭掃新風尚知之而且行之,網祭、鮮花祭祀等文明祭掃方式將會更快成為主流。
????從事網絡工作的張勁松也認為,雖然網絡祭掃方便、環保,而且還能通過電腦保存對已逝去的先人的記憶,讓追思緬懷先祖的后輩,對自己的先人有一個更詳細、更直觀的了解,但這種方式對作為中老年人并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因此,推行文明祭掃還需要創建新的平臺和方式,以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