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調控措施新“國十條”出臺 樓市能否應聲退燒?
連日來,樓市調控重拳頻出,且目標直指投機型購房。繼將購買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50%后,國務院又發出通知,商品住房價格過高、價格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地區,商業銀行可根據風險狀況,暫停發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對不能提供1年以上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暫停發放購買住房貸款。并要求財政部、稅務總局加快研究制定引導個人合理住房消費和調節個人房產收益的稅收政策。
新政將對樓市帶來何種影響?調控效果將何時顯現?記者走訪了相關專家和業內人士。
政策指向:
抑制投機需求力度空前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自去年底啟動本輪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以來,由于政策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近期新出臺的政策力度更大、涉及面更廣,影響也將更為深遠,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效果值得期待。
“這次出臺的政策主要是從調控不合理的需求入手,打擊各種投機、炒房的行為。對現在一些城市炒房成風的市場現狀,針對性很強。”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朱中一分析道。
一般來說,購買第三套房基本上都是投資或投機需求,對第三套房不放貸,可以說能夠準確打擊炒房行為。限制非本地居民買房和購房套數的政策,規避了以“炒房團”為代表的各種形式的游資購房,有利于進一步穩定市場。再次提及稅收調控,將影響炒房者的心理預期,讓他們趨于冷靜。
朱中一認為,這些政策不僅針對性強,而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加上對心理預期的影響,有望在短時間內穩住市場,遏制住房價進一步快速上漲的勢頭,甚至不排除局部地區出現房價合理下調,房地產市場將趨于理性和冷靜。
調控效果何時顯現,關鍵看執行的情況。有業內人士提出,還需要盡快出臺配套的細化政策,對一些概念也需要予以明確,以增強政策的可操作性。如“商品住房價格過高、價格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地區”,應該提出具體的評判標準,否則政策執行起來將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