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我市古錢幣學者余天佑在講座中展示宋代梧州元豐監鑄造的錢幣。當日,宋代梧州元豐監及其鑄幣講座在市委綜合辦公大樓內舉行。我市古錢幣學者余天佑講述了宋代梧州元豐監的鑄幣歷史和保護現狀。本報記者 何鎏/攝
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梁穎)“梧州元豐監是宋代江南12大錢監之一,目前保護狀況有喜有憂。”4月28日下午,中國錢幣協會會員余天佑在宋代梧州元豐監及其鑄幣講座上,詳細講解了梧州錢監在歷史上的地位,介紹了設立梧州錢監的原因,并就梧州元豐錢監遺址的保護現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宋代江南12大錢監中,梧州元豐監排名第九,可見其在歷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余天佑說,梧州元豐監的出土文物不僅有錢幣,還有當時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這在同類錢監出土文物中是少見的。學術界普遍認為梧州錢監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但對于梧州錢監究竟設立于哪一年則存在著爭議。余天佑比較同意梧州錢監設立于公元1071年的觀點。
至于歷史上設立錢監的原因,余天佑認為主要有三點。首先,當時對外貿易的發展需要大量的錢幣,這就迫切需要設立錢監。其次,雖然梧州的礦物資源并不十分豐富,但梧州自古水路四通八達,可以方便從外地運進鑄幣的原料。而與梧州相近的廣西賀州就是當時冶金的重要地方,當地的錫含量在唐宋年間曾占全國的50%。另外在北流和藤縣也有銅礦,可見當時梧州鑄幣所需的原料,更多的還是通過水路從廣東運抵。最后,梧州地處兩廣交界,可“扼兩廣喉嚨”,在歷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理位置。
關于梧州元豐監遺址的保護狀況,余天佑認為“既有遺憾,也有好處”。他說,目前對錢監遺址文物的發掘只是少量發掘,知道梧州元豐監遺址確切位置的人其實并不多。據介紹,1965年5月,工人在遺址附近一處工地開工的時候發現了這處錢監遺址。當時相關部門只是倉促地做了一些發掘工作。發掘出來的文物今保存在自治區博物館及梧州市博物館。目前仍有大量的文物埋藏在遺址地下。于是,我們至今未能看到更多的遺址文物,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有利于保護文物不受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