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維修清渠所的覃慶遠班長在對市區淤塞的渠道進行清理。何鎏 攝
?
沒有清淤工覃慶遠,堵塞的排水渠就無法正常運作他不起眼但卻很顯赫
他貌不壓眾,語不驚人,充其量不過1.60米的個子,黑黃的皮膚。29年的風吹日曬在他臉上刻了一道道深深的紋路,讓才46歲的他看起來已有50多歲。他太不起眼了,走在梧州街頭,你絕不會多看他一眼。可沒有他,市內堵塞的排水渠就無法正常運作。
有人說,他是一名清淤工。
4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了西環路寶石城對面的一條小巷,他正在此清理一條堵塞的排水渠。
見到他時,他正用一把大鐵錘敲松沙井蓋,隨后用鉤子將沙井蓋拉開。沙井蓋拉開的一剎那,數百只附在上頭的蟑螂四下逃散。記者嚇了一大跳,他卻恍若未見,忙得團團轉,一會兒用高壓水柱疏通排水渠,一會兒用鏟子清理堵塞物……
堵塞的地方正對著一幢居民樓破損的排水管。排水管不斷往下掉臟水,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淋著臟水去清理垃圾。就這樣,發現哪里排水渠堵塞便及時處理,他一上午疏通了5個點。
記者看著他那濕淋淋的衣裳、臟污的褲腳和滿手的污泥,記者已經深切的體會到了他的艱辛。
有人說,他是一個“救火工”。
記者從與他的同事那里了解到,為了盡快完成任務,以便疏通下一個點,他清理堵塞排水渠的速度驚人,而且質量過關。每次清理完后,他都要反復檢查幾遍。作為一名“救火工”,哪里排水渠堵塞他就去哪里。他說:“干我們這個工作就要這樣,一會河東,一會河西,到處跑。”在他工作的29個春秋里,幾乎所有的節假日都在清淤工作中度過。
有人說,他是個“排險工”。
市政設施維修養護所所長告訴記者,有著29年工作經驗的他掌握了各種渠管的性能,對全市排水渠的走向結構有著全面的認識,具有豐富的市政設施維護經驗,雖然他僅僅是一個普通工人,但他已經摸索出一套工作方法和經驗,對較為復雜的市政設施破損應付自如。
記者想知道的是,他,這個不起眼的清渠工人,在做著許多不起眼的工作時,該會有怎樣一些不為他人所知道的苦惱與歡樂呢?
他告訴我,他確實有過許多苦惱:當他清理排水渠時,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及時疏通或修復,市民誤解他“光拿錢不干活”時,他苦惱過;他的兩個16歲的雙胞胎兒子,兩人都還在讀書,負擔很重時,他苦惱過;當他右手食指指頭的肉,被沙井蓋全部切斷時,他苦惱過;還有,一些人看不起他清淤這份工作的時候,他苦惱過。
但是,他說,他感覺到更多的還是歡樂,當他看到自己疏通的一條條排水渠,不再冒水的時候,當他看到他修復好排水渠后,得到市民的感謝時,他便從心底洋溢出歡樂。
他太不起眼了,但他又很顯赫,也許很多不起眼的東西,本身就是顯赫的。他叫覃慶遠,是梧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市政設施維修養護所清渠班班長,曾先后獲得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市政系統實施目標管理責任制先進個人;市政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記者 曾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