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堡鎮上的老屋與六堡茶一同走過歲月的風風雨雨。
????六堡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這次興盛沒有持續多久。
????據六堡鎮的老茶人回憶,在建國初期,六堡茶初制仍是由各農戶分散進行,而且,土地歸農民所有,種茶的經濟效益較好,農民的積極性得到很好的調動。經過了1956年近60萬斤的生產高峰后,在1958年,開始搞公社化、三面紅旗(作者注:三面紅旗是指“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于1958年相繼出臺。)使當時剛剛復興的六堡茶生產又日漸衰落。
????據當地的老茶人回憶,1955~1961年,當時的六堡公社(鄉)人均口糧也比較低,尤其是國家對糧食實行了統購統銷以后,由于當時所定六堡茶價偏低,茶區口糧少。時值困難時期,不得已,農民為了‘有吃的,不餓死’,開始在茶山上種木薯等。
????老茶人陳振東回憶:“1959年,上面又加重征購任務。人們只好上山種木薯。”說起這個,陳振東老人痛心疾首:“1958年,當時正是‘三面紅旗’的熱潮,在全國處處‘大躍進’的背景下,各地‘浮夸風’盛行,都把產量虛報,嚴重脫離實際,而且越演越烈,上面不斷增加征購任務,上交額不斷增加,人們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只好種些能填肚子的東西,如木薯之類,把茶園逐漸丟荒。”
????“大躍進”運動持續了大約3年,到1960年底逐漸結束,但六堡茶的種植生產已經是元氣大傷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