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資料顯示,在1981年,云南銷往香港普洱茶500噸,四川銷往香港普洱茶650噸。整個廣西的六堡茶卻由原來年銷1500噸左右下降到444噸。據老茶人回憶,在1983~1984年更是走向一個大的衰落。當地人們漸漸對放棄種茶制茶。
????到1989~1990年左右,更有部分用茶場來種植濕地松。“拿這些茶園茶場來種濕地松,真是太可惜了!”陳振東老人說起這事,還是這樣的激動,“濕地松長高了之后,下面茶樹的光照少了,霧水也少了,其發達的根系和一同生長的蕨類荒草更奪取了茶樹的養分,茶樹的生長會受很大影響,甚至枯死。”
????陳振東老人說起,在現在這些曾經做過茶場的山上,依然可以在濕地松的下面可以找到一些“老茶頭”(作者注:當地指老茶樹根),有些掩蓋在雜草枯葉中,假如把周邊的濕地松鏟去,重新翻整土地,施肥管理,或許還有部分“老茶頭”能重新長起來呢。老人還說,這樣的做法叫“代艾更新”。但據筆者了解到,要讓昔日數千畝的茶園,全面“更新”或種植還牽涉到很多問題,并非容易。但筆者認為,只要整個六堡產業都認識到“六堡茶”這個歷史名茶這個品牌價值,同心協力,六堡茶一定會重現甚至是超越當年的輝煌的。
????改革開放后,重新調動起茶農的積極性,六堡茶又漸漸開始萌發出新的生機。在21世紀初,六堡茶,這個久負盛名、歷盡滄桑的傳統名茶也翻開了興盛的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