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賴新云) 6月7日上午11點30分,今年高考的語文考試結束,備受關注的作文題也揭開了神秘面紗。據了解,本次作文方式是提供一則漫畫,要求考生在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內確定立意、角度,自定文體進行寫作。
????據介紹,漫畫內容為四只貓在餐桌上吃魚,每只貓面前的碟中都有一條魚。然而,其中有一只貓并未只顧著吃魚,而是跳下了凳子,在捉老鼠。其他的貓看著它說:“都什么年代了,有魚吃還捉老鼠!”
????由于作文的分數比重大,關系著語文科乃至高考的成敗,一直為師生以至各方面人士關注。昨天上午語文科考試結束時,記者在梧州十五中考點隨機采訪了幾名考生。他們表示,學校曾專門訓練過漫畫式作文,感覺還比較適應,而且題中漫畫的內容和主題也比較容易把握。
????梧州高中多年從事高三語文教學的黃革登老師認為,雖然漫畫中只出現一句話,但并不表示試題的難度大。事實上,漫畫延續了高考作文一貫對現實人生關注的思路,所反映的熱點話題也比較明顯,考生細作分析后就可以確定。此外,文章的切入點較寬,考生既可以立足于“需要掌握真本事”,分析“富二代”現象,提醒大家要依靠個人實力自立,而非不勞而獲,也可從貓捉老鼠的“責任”入手,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現象進行鞭撻。
????梧州學院中文系老師段祥貴曾參加過多次高考語文閱卷,他表示,雖然試題難度不高,但從作文要求上看,只有敢于引用事例而又不拘泥于事例,論述充分,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一般來說,中學生受素材積累和社會閱歷、思辨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分析難免稚嫩,這可能是許多考生面臨的困擾。此外,該話題還非常容易出現素材扎堆、體裁雷同的現象,難以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段祥貴認為,考生還可將“有魚吃還捉老鼠”作為話題,對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現象提出批評。此外,“書本知識只是餐桌上的魚蝦,社會實踐能力才是真正的捉老鼠”,“老鼠并非貓勞動所得的唯一,貓也應接受新事物,及時更新知識,學習抓魚的技能”等話題皆可入題,這將是對考生素材積累的挑戰。他認為,從高考作文命題思路上看,高中生應多方涉獵,將所學、所思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不斷提高人文素養,才能在高考時取得好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