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怪圈”
????正是這種巨大的反差和客觀上存在的低收入導致工人生存、發展面臨諸多困境的現實狀態,使得一些地區出現了“企業在改善,員工不領情,政府夾中間”三方博弈“怪圈”。
????深圳市全順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安偉從2003年起就一直參與組織河南、山西、山東等地農民工到深圳就業。他說,2003年前后,一個普通工人的月工資也就700元到800元,住宿環境不好,還頻發安全事故。現在深圳一線普工的收入都在2000元左右,用工環境也有很大好轉,但卻不代表工人心情舒暢、滿意度就提高了。“罷工、自殺等惡性事件的頻率不僅沒降低,反而在提高。這值得我們反思。”
????1994年就在廣東打工的湖南永州人張黃勇說,以前很多企業的“犯規”不是欠薪,就是用工環境惡劣,明顯違法。工人去勞動部門和工會舉報、投訴相對容易。“現在企業都學乖了,基本工資都是壓著最低標準給,逼著工人靠大量加班拿‘高薪’。企業看似規范化管理了,但員工的境遇并沒改善,很多情況下還投訴無門。”
????一些工人反映,企業甚至將最低工資調整當成壓縮成本的“機遇”。在東莞一家日資電子企業打工的19歲河南女工白榮(化名)說,企業現在每年跟著最低標準調高工資,“但調高一次,我們的基本任務量就增加一次。以前8小時加工6000個零件就可以拿基本工資,今年8小時要做到9000個才行。最低工資從770元調到920元,只漲了19%,任務量卻漲了50%。看上去企業遵守法律了,可員工能高興嗎?”
????白榮說,現在很多企業給人的感覺是“我們生產的東西一漲再漲,工資卻慢慢漲甚至漲不動”。她舉例說,以自己所在車間加工生產的電腦用小馬達為例,進料價格2.5元一個,制成品價格6元一個。“這個價格比起金融危機時漲了不少,加工量也恢復了,我們車間每月加工出去幾百萬個,企業光在這個環節就拿了多少錢?而我們每天工作10個小時,一個月卻只有2000多元,反差這么大,稍微想一下就覺得很不舒服。”
????這種企業強勢、工人弱勢的勞資協商和談判格局,也使得基層政府部門在勞資沖突中兩頭受氣。
????工人們普遍反映,和企業鬧工資矛盾的時候,人們經常是“又要找政府協調,又擔心政府偏袒企業”。所以很多時候對政府人員講話、態度十分敏感,稍有不當舉措就會導致事態進一步惡化。而部分基層部門在處理勞資糾紛中表現出的“唯GDP”理念也無助于化解企業和員工矛盾。
????本刊記者在近日的采訪中,就曾目睹珠三角某鎮黨委書記處理勞資糾紛過程的“復雜”心態:一方面,他坦承這家著名外資企業給出的工資“確實不高,在當地企業中也只能算中等水平”且持續不改善、不提高;另一方面,他又反復強調這家企業是“規范運營的”,“整體用工環境還是不錯的,給工人的福利也很高”,是當地經濟發展的最大支柱,“不能一棍子打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