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國有大行可轉債發行大幕剛落,第二家國有大行配股計劃已啟。急切的大行再融資進程凸顯出的銀行、市場形態耐人尋味。
????6月7日,中國銀行公告其400億元可轉債網上中簽率及網下發行結果。結果顯示,該行可轉債網上優先配售、網上、網下共凍結資金3834億元,網上、網下超額認購接近53倍。其中,中行轉債的優先配售比例為17.97%,網上申購比例為1.72%,網下申購比例為80.31%,參與機構共有1569家,申購中簽率為1.89%。
????盡管3834億元的凍結資金低于此前一些分析機構的預測,但這一結果仍讓相關方“相當滿意”。在宏觀經濟前景不明、資本市場大幅波動、銀行再融資密集實施的當下,“第一家A股再融資的國有大行”這一成功戰績已讓中行、承銷商們甚至中行股東們、監管層都“舒了一口氣”。
????承銷商與銀行“加班加點”
????今年1月22日,中行公告稱將采取400億元可轉債與發行H股新股的方式補充資本,3月19日該方案獲中行股東大會通過,4月15日獲銀監會批準,5月24日證監會發審委審核,5月28日獲得證監會核準發文,5月31日正式啟動發行,6月2日開始申購。中行的可轉債發行可謂“神速”。
????對此,中行認為這是該行“啟動早、準備好”的緣故。由于2008年末以來的高速擴張,中行的資本消耗嚴重,是國有大行中最缺錢的一家。該行今年一季度末的資本充足率僅為11.09%,已低于監管部門對國有大行該項指標的最新要求。
????“考慮到自己的現實狀況,行里認為上半年資本充足率要達標,就要盡快發行。”一位中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為此中行上下備戰。該人士透露的一個細節是:為了節約時間,原需要通過層層審批的文件改由中行領導層一起開會決議,即時給予答復和意見。
????不僅是中行,IPO的農行、可轉債的工行、配股的建行和交行,都有承銷商與銀行人士“加班加點”的細節描述見諸媒體,各家銀行似乎都在盡力搶趕,以盡快實施各自的實施方案。
????而迄今,中行、工行的H股融資都未有具體進展,建行的配股時間表亦無下落。
????“要取得一個獲得市場方方面面都滿意的方案太難了?!币晃淮笮腥耸繉Ρ緢蟾袊@。在其看來,監管層、大股東、市場都是坎兒。“比如大股東匯金公司,是四家大行的股東,但持股比例、結構都不相同,具體要參與哪個銀行融資、參與多少,都要考慮各行的意見。”
????以中行可轉債為例,此次匯金并未參與該行可轉債認購。對此,中行的解釋是,匯金已持有中行總股本的67.53%,占該行A股的96.4%。如果匯金參與配售,其他A股股東能夠獲得的份額非常有限。出于股權多元化的考慮,匯金不參與此次配售。
????最擔憂“市場窗口”
????在本報記者采訪中,參與項目人士的最大擔憂無疑是“市場窗口”。
????“市場這么不好,看不清后市。”這是近日受訪人士給予本報記者最多的答復,這其中包括數位參與大行再融資人士。因此即使中行超額認購53倍,在可轉債市場并非領先,但在一位中銀國際人士看來,已是“時間點和規?!奔s束下不錯的結果。
????事實上,農行IPO在即,不少市場人士對于股市行情仍很悲觀。長城證券昨日發布的報告甚至稱,農行上市的定價示范效應是導致市場下跌的主要因素,在當前環境下,農行破發也并非不可能。
????在房地產調控持續進行、地方融資貸款風險不確定等因素下,盡管銀行業分析師都認為銀行股估值處于歷史低位,但在一定時期內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難以回轉樂觀?!案螞r銀行這種放貸吃利差、消耗資本、上市圈錢的模式短期內不可改變。”一位機構投資者對本報表示。
????不過,機構投資者還是相當給銀行面子。
????比如在中行的可轉債發行中,其網下有效申購1569家,基金占到702家,申購金額占總數的27%;證券公司參與申購的有228家,申購金額約為25%;保險公司申購單雖不多,申購金額也占到總數的20%。而此次因中行托管以及與承銷商有關聯而回避的基金金額也有2000多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