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陳素雅)6月9日的暴雨引發梧州市區大內澇,部分網站和網民認為這是由于泵站停電,未能及時抽水所致。大家認為,當天的內澇如果能夠用泵站抽水,損失將會降低。記者采訪了梧州多個水利工作者,得知網友的理解出現偏差。
????6月11日下午,記者向河西堤防管理所所長陳劍陽和副所長何文進行咨詢。他們解釋了泵站的工作原理,并對當天暴雨內澇的情況進行分析。
????據介紹,正常情況下,內澇積水應是通過下水管道排到泵站前水池再自排入河,只有當積水過多,影響前池自排能力后,才需要機械抽水。因此,內澇積水必須在泵站前池達到一定的高度,泵站的抽水機械才能工作。而在6月9日當天,梧州市區大部分內澇點的水位,甚至未能達到泵站抽水的最低水位。
????陳劍陽說,五四泵站前池通過進水口,接收來自各市政管道的雨水和地下水,然后再通過排水口排出外河。前水池的容積巨大,有效容積可達到3.8萬立方米以上,可基本滿足排澇需求。因此即使地面出現內澇進水較多,前水池也只有水位達到17.3米及以上時,抽水泵才可以運轉抽水。而6月9日,雖然市政廣場出現嚴重內澇,但是前池最高水位只有18米,依然有3萬立方米的容積,可以吸納自排的內澇水。外河的水位也僅在9.35米,前池內的積水,可以正常排出。當需要泵站抽水,是指從泵站前池將水抽出河道,由于前池也遠遠未滿,因此泵站停電,其實基本不影響道路內澇水的排放。
????何文回憶了當天泵站的工作情形。他說,6月9日下午16時40分,暴雨肆虐,他們首先檢查確認了站內的各電器運作正常。17時10分,泵站所在的片區全部停電。事后得知,是因為片區供電線路被雷擊所致,當時的水位是17.3米,剛剛到達機械可以運作的最低線。經檢查,大家發現供電雖然尚未恢復,但是檢查穿堤涵站后,發現排水運作依然正常。18時32分,泵站終于恢復供電,此時水位在17.30米,他們馬上同時開1、2、4組泵抽水,3分鐘后供電停止。19時19分再次來電開泵后,此時水位已經降至17米,已經低于最低水限,10秒鐘內泵站就停止了工作。
????由于不清楚市內各個泵站的工作范圍,不少網友質疑為何9日當天位于潘塘、富民路等內澇點,附近的火柴站泵站和富民泵站沒有停電也不抽水呢?
????“這些泵站的前池水位,均沒能達到最低抽水點。”泵站工作人員說道。據了解,火柴廠泵站機械抽水運作的最低高度為18米,而9日當地內澇點的最高水位僅為16.2米。富民泵站機械抽水運作的最低高度為16.8米,當天前池水位僅為16.1米,遠遠未能達到泵站抽水的最低條件。
????市防洪堤管理處負責人鄧穎說,9日的強降雨,雖然造成鴛江泵站、下關泵站、白垢泵站、五四泵站、火柴廠泵站、東山沖泵站、富民泵站等前池水位迅速上升,但除了五四泵站曾超過抽排水位50厘米外,其他泵站都沒有達到機組抽排水位。
????鄧穎認為,網友對泵站提出的意見是善意的,市區各泵站應該通過吸取這次內澇的教訓,下一步將爭取把泵站原有單一供電電路,盡快改造為雙回路供電的設計,建立真正的“雙保險”,確保泵站時刻保持正常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