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官方人士曾說,經濟建設“不砍樹、不推山、不填水”,但該口號在礦山開采中幾被徹底推翻;在經濟利益誘使下,一座座富蘊礦藏的翠峰正在消失。
資料圖片:廣西宜州被非法盜采的山體污流縱橫,只剩下光禿禿的一片。
????財經國家周刊報道 占全國錳資源近四成的“錳都”廣西,正在面臨嚴重的盜采危機。
????6月上旬,《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廣西崇左、賀州、百色3市調查時發現,因錳礦開發而瀕臨消失的山峰不下20座,而這一切的禍首,基本是無開采資質的黑礦主。
????新一輪礦業整治行動因此重啟。6月10日,自治區政府召開“全區治理整頓稀土等礦產開發秩序暨打擊非法采礦專項行動會”,會議確定六大重點整頓礦區,其中田東江城、來賓市興賓區兩處錳礦區在列。
????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剛剛在3月至5月底進行了一系列針對盜采礦產的整治行動,廣西國土資源廳曾說“全區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總體上趨于好轉”。
????實際情況則不然。
????“開了N次會,盜采一年比一年猖獗。”一位與會專家并不認同“好轉”之說。
????“類似的整治會議和行動從2005年開始從未間斷。”但在地方利益集團的保護下,整治行動每次都是“逮小蝦不抓大魚”,該專家說。
????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林念修接受《財經國家周刊》采訪時亦說:“縱觀這幾年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可以說是年年布置年年抓,可非法開采行為在一些地方始終還是打而不盡,陷入‘亂了治,治了又亂’的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