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來襲
????在廣西錳礦區(qū),因盜采嚴重,生態(tài)環(huán)境已遭徹底破壞。
????賀州市稻石村周邊的礦山,像是打了一場“上甘嶺”之戰(zhàn):露天盜采后留下的土坑遍布區(qū)域內的大小土山,滿目瘡痍,慘不忍睹;
????遠觀下雷鎮(zhèn)土湖附近的多座礦山,只見滾滾煙塵遮天蔽日;大型挖掘機將山體整個劈開,連綿的山脈,有的被“掏心挖肺”,有的則被直接“斬首”;
????4座小山拱繞著土湖附近一座叫“崩哄”的小村。大量洗礦之后的廢渣在小村周圍形成了高達100米-200米的土堆,一旦山洪爆發(fā),襄汾潰壩式的慘劇極有可能上演;
????廣西另一個礦業(yè)大市百色的田東縣洞蒙屯,非法盜錳已導致當?shù)卮笃襟w明顯滑動,直接威脅山體下方600多人的生命。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一些碳酸錳洗煉之后形成的殘渣對環(huán)境危害巨大,甚至影響水源安全。
????在田東縣的江城鎮(zhèn),非法盜采者將大量洗礦污水非法排入邕江,導致邕江黑水涌動,當?shù)乩习傩疹l頻到基層政府上訪。
????臨近三錳龍礦業(yè)廢渣場的百姓向本刊記者證實,渣場周邊的水源地已經(jīng)不能飲用,“魚都死了,有毒。”
????很多合法企業(yè)雖然辦理了環(huán)評手續(xù),但這僅僅是“紙上”的程序。“花錢買個不罰款。”當?shù)匾晃坏V商告訴《財經(jīng)國家周刊》。
????林念修說,即便控制了盜采,政府仍要花大力氣恢復生態(tài),“還需要有大量的后續(xù)付出。”
????與環(huán)境污染和地質災害同存的是,低效率的錳礦開采導致大量錳資源被浪費。在廣西,除中信大錳等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大企業(yè)外,多數(shù)錳礦企業(yè)的洗礦技術非常落后。
????“現(xiàn)在用的還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生產(chǎn)設備。”大新縣的一位錳礦商告訴記者,“至少有10度(10%)的尾礦白白扔了,一些小礦山的尾礦(浪費率)有12—15度。”
????目前,中國錳礦企業(yè)的生產(chǎn)一般有三道工序:洗礦、粗選、尾礦,而澳大利亞等國家還會在粗選之后進行次選,以減少資源浪費;在日澳等國,尾礦中錳的比重控制在2度以下。
????“扔了很多,有的拿去鋪路了。”廣西一位礦山工程師說,“不僅僅是錳,錳礦里還含有鐵,也直接扔了。”
????“如果減少浪費,我們每年至少可以減少一半的錳礦石進口。”上述工程師表示,2009年,中國共進口錳礦961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