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見習記者 羅麗思)高溫來襲,讓市民感到酷暑難耐,同時更考驗著露天室外工作者的身體承受能力。7月7日,記者走訪了市內部分街道及建筑工地,了解室外高溫工作者的工作狀態,其中大部分環衛工人、建筑施工人員、送貨工人等在室外高工作的人群表示,沒有領過高溫補貼。據勞動部門透露,目前廣西尚未出臺“高溫補貼”的相關政策及規定。
部分勞動者不知高溫應有補貼
7日中午11點,烈日當頭,在中山路上,環衛工人胡先生正清掃公交車站旁的垃圾,一聽“高溫補貼”,他反問記者:“還有這個?沒聽說過。”胡先生告訴記者,這幾天的確很熱,頂著大太陽工作確實辛苦,但環衛工作本來就是風吹日曬,沒想過高溫補貼,但環衛部門會給他們發放消暑物品,而現在的工作時間,依然按往常一樣實行三班制。
在新興三路一建筑工地,幾名建筑工人正在搬抬鋼筋,當被問及在酷暑天氣下作業,是否有高溫津貼時,他們顯然不知“高溫補貼”為何物。“我們都是農民工,給老板干活,沒聽說有高溫津貼。”湖南籍工人小楊稱,他在好幾個工地打過工,從來沒聽說過哪個工地為工人發放過高溫補貼。這幾天工地上有沒有因高溫天氣停工?小楊說:“哪能停工,現在正趕工期,我們的工錢是按天付的,停工就沒有收入了。”
在富民倉庫內,來自藤縣的送貨工人張剛一聽到“高溫補貼”就說,這么熱的天氣,一天來來回回要送貨很多趟,身體實在難受,但貨運公司依然只按計件提成,根本沒有高溫補貼,“看新聞說,國內其他一些城市都發放高溫補貼,要是我們也有這個福利就好了。”張剛說道。
采訪中不少受訪者表示,高溫天氣下室外作業確實讓人難以承受,希望單位能適當發放補貼,或根據不同工種的工作性質,調整工作時間,讓勞動者尤其是高溫、高危作業人員,真正享受勞動福利。
廣西尚無高溫補貼政策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關于高溫勞動保障的文件,是國家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安全監督總局、全國總工會等四部門于2007年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工作場所夏季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其中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高溫天氣期間,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同時,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作業,保證安全生產,確保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用人單位不得因高溫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同時,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的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高溫津貼的具體標準,由省級政府或省級勞動保障部門制定。
隨后記者就“高溫補貼”采訪了相關部門。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廣西尚未出臺有關發放高溫補貼的相關規定。針對高溫天氣,一貫以來,只有每年5月至10月發放的每月20元的清涼飲料費,企業單位可根據自身工作條件、經濟狀況以及環境情況,自主發放一定的“高溫費”,但并無法律上的強制執行力。
安監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針對室外高溫及高危作業,將發放有關通知,要求各部門企業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尤其是室外建筑施工行業,適當調整工作時間或輪換工作,避免在高溫時段室外作業,同時加強防護,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