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曉雯) 我市縣級以上的醫院信息化建設正逐步完善臨床醫療系統,目前市內各大醫院首先推行電子處方,根治“天書病歷”這一項頑疾,提高醫院工作效率。
據了解,在市內各大醫院,醫生在日常工作中有70%的時間耗費在手工書寫病歷上。電子處方是通過電腦系統提供的多種規范化模板及輔助工具,將醫務人員從繁瑣重復的病歷文書書寫中解脫出來,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患者到醫院看病,經過掛號、就診、繳費、取藥等環節,特別是疑難雜癥需要做檢查,不斷排隊要耗費不少時間。實行電子處方后,門診醫生為患者診斷結束后,通過內部網絡直接把藥方傳到藥房,患者繳費后再到藥房,藥劑師已經把藥準備好了。在住院部,由于醫生、護士、藥房都通過各自的權限對電子處方核對、查閱,既節約時間,又可減少差錯。記者采訪還發現,在市紅十字會醫院和工人醫院,醫生還可以通過內部網絡,即時了解到病人做檢查和化驗的影像信息,無需再由專人傳遞,提高了運作效率。
此外,“天書病歷”一直為許多患者所詬病,而推行電子處方后,打印的病歷除了基本信息之外,還詳細列出了診斷結果和處理意見,并明確標示出處方藥名和規格,這就更好地保證了患者的知情權。據了解,電子處方是推行電子病歷的第一步,據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電子病歷的推行還有待在技術、資金等層面上配套,但會逐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