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當頭戴鴨舌帽的黃茂騎車經過政府廣場十字路口時,被一群身穿綠色T恤的青年人吸引了。此時,一位皮膚黝黑的青年向他遞來一份紅色紙張一,并彬彬有禮地自我介紹:“我們是交通文明引導志愿者,祝你出行順利!”
這是“我為城市建設出份力”系列活動志愿者發放宣傳資料的一個片段。昨天上午,該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序幕,數百名風華正茂的志愿者按照分工來到政府廣場交通島、中山路崗亭、大塘菜市等地開展服務行動,在市民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面對志愿者的引導,闖紅燈行為依然發生
8點38分,明晃晃的陽光已火辣辣,路上的行人都不由得加快了腳步。在政府廣場交通島服務點,志愿者或忙著分發宣傳資料,或拿著標有“行”、“停”字眼的指示牌,在路口進行文明交通勸導,忙得汗流浹背。
然而,盡管志愿者們的工作努力且窮己所能,仍有少許市民不甚在意他們的引導,對著紅燈照闖不誤。在志愿者將指示牌調向“停”的一面時,一輛電單車“刷”地沖了過來,在路口等候通過的市民不得不讓出一個口子,隨即有幾個人大搖大擺走了過來……見此情景,站在路口的吳女士連連搖頭:“我都為他們感到臉紅!”。私家車主小邱則表示,部分市民對交通引導行為的不在意,從側面反映出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存在不小的難度,更說明要徹底消除市民闖紅燈的陋習,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更需要交通管理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不過交通管理部門可加強值勤,同時對違法行為進行適度處罰。
一位參與此項活動的志愿者也表示,交通勸導并沒有強制性的約束力,效果不佳也在意料之中,但此情此景還是令他甚覺無奈。大學期間曾多次參加志愿服務的劉文明確表示,即便受過培訓,但出于對勸阻效果不確定性的憂慮,志愿者們多不愿開口勸說。志愿者悶悶不樂的心情,大部分市民表示理解,他們認為,連執法部門都甚覺不易解決的闖紅燈問題,難倒志愿者也很正常。
期待志愿者的帶動,引領市民文明行為
“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正如梧州籍志愿者練永健所言,帶著為梧州城市建設、城市管理貢獻力量的心愿,綠城建設巡查組的志愿者們騎著插有活動標語旗幟的自行車,沿新興一路、西堤路、西江三路、中山路、南環路、文瀾路等路段開始了“巡查之旅”,40人組成的車隊形成一道流動的風景線,贏得了市民的關注、認同和贊許。
參加啟動儀式后,環衛工人陳秀嬌回到自己的崗位上,開始保潔作業。她感慨地說:“志愿者與城市管理沒有直接的責任,都能關注城市環境。作為環衛工人首先應努力工作。此外希望通過志愿者的帶動,讓更多的市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亂丟垃圾。”市交警支隊支隊長唐劍峰也對志愿服務表達了良好愿望,他說,希望通過志愿者的示范,提高廣大市民的交通意識。
京梧菜市一位黃姓檔主也表示,市場亂擺亂賣、跨門檻經營的行為,不僅影響了市場的交易環境,也對合法經營行為造成了沖擊,因此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更多的市民、政府管理部門關注梧州城市的建設與管理,共同努力提高梧州的文明形象。“在為志愿者感到自豪的同時,也希望主辦方能多創造條件,如以遮陽傘,送清涼的方式,為志愿者們提供更多的關愛。”黃茂說。
在對志愿者的熱情服務表示贊賞和支持的同時,也有市民認為,開展“我為城市建設出份力”系列活動,僅僅是一種宣傳方式,一種引導。但城市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歸根結底需要主管部門結合實際,開展有效的監督執法,建立一套長效的管理機制。此外,盡管志愿服務活動將產生一定的效果,但也需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增強志愿服務活動的針對性和可受性。 記者 賴新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