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 (記者 朱桂湘) 嚴重的春旱之后,又遇連續強降雨,再加之生豬市場價格低迷不振,一向“靠天吃飯”且市場風險抵御能力薄弱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在上半年的發展可謂是與災害的搏斗中走過的。但讓人欣慰的是,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仍一路高歌:上半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39.2億元,同比增長5.53%,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313元,同比增長12%。
????來自市農業局的好消息是:今年早造糧食播種面積120.3萬畝,其中高產優質的超級稻達到38.28萬畝,雖然6月份的強降雨使農業生產受到影響,但預計全市早造糧食產量達43萬噸,與去年持平;新增優質果園2.65萬畝,全市水果總面積達到52.76萬畝;建成了萬畝中草藥標準化種植基地;六堡茶茶園面積增至4.5萬畝,而桑蠶產業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新項目更進一步向著深加工方向延伸。
????種植業發展迅速,養殖業表現同樣優異。市水產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瘦肉型豬產業、三黃雞產業、肉兔產業、江河網箱養魚正在進一步向小區化、規模化、基地化方向發展。目前,全市備案登記的規模養殖場共3302個,比去年底增加457個,增長幅度達16%。此外,各類養殖小區新增11個,使全市各類養殖小區總數增至74個,有效地推動了養殖業的穩定發展。
????另據了解,為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全市各地還因地制宜地積極發展本地優勢特色產業。在蒙山縣,當地圍繞推動商品兔產業的發展,專門出臺了兔業扶持措施,建立了西河鎮青山兔業養殖基地、文圩鎮木護村聯興養兔小區、綠康兔業園區(小區)、蒙山鎮高堆養兔小區等5個標準化兔舍的養殖小區。在藤縣,各鄉鎮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地到戶的實際情況,積極引導農民發展林下經濟,大力發展林地養雞,建成了22個三黃雞養殖小區。
????此外,在林業發展方面,我市以創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全市植樹造林超過22萬畝,而從去年3月份啟動的“創森”工作,其各工程項目建設已累計完成投資1.25億元。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上半年得到扎實推進,全市累計完成勘界確權面積996.75萬畝,累計完成發證面積586.2萬畝,分別占集體林地面積的71.24%和41.9%。在水利事業建設方面,更是呈現巨大亮點——年初下達各類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總投資6205萬元,上半年完成投資6375.2萬元,完成計劃任務的102.7%。
????據有關分析,雖然上半年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形勢良好,但依然面臨著災后恢復生產、重建家園,以及生豬市場價格低位徘徊影響著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等問題。為此,我市下半年農業農村工作重點將從組織好災區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工作,確保全面完成95.4萬畝的晚稻播種計劃,加緊修復水毀水利設施等多個方面著手,在強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加強對種養業的技術指導及農產品市場流通渠道的開拓,全方位推動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