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電話亭曾經(jīng)是這個城市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它們像一個個鑲著鋼塑外殼的色彩斑斕的雨傘,錯落有致地佇立在城市的各條街道上。無論是白天還是夜里,它們都曾一如既往地為有需要者,連接并維系著遙遠的另一端。
????但這幾年,隨著移動電話的廣泛普及,街頭上的這些公用電話亭逐漸被大家遺棄了:有臨近商家把它變成臨時廚房,熏得烏煙瘴氣;有流浪漢把它當夜壺,染上濃濃的尿騷味;有缺德者把它當廣告欄,貼滿了牛皮癬……曾經(jīng)的風景線變成了一道道讓人深深惋惜的“城市傷疤”。
????于是有人提出,不如把這些公用電話亭都拆了,免得在街頭“丟人現(xiàn)眼”;也有人說,拆不得,萬一在街頭遇到急事手機又沒電,還可以在電話亭撥打應急電話;又有人說,公用電話亭是城市功能的一種體現(xiàn),有總比沒有好。各種說法,莫衷一是。
????那么,街頭公用電話亭,是該拆,該留,還是該升級改造?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一番調(diào)查。
????現(xiàn)狀調(diào)查:街頭難覓完好公用電話亭
????幾年前,在手機等移動通訊工具尚未普及時,街頭公用電話亭的設立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的通訊聯(lián)系,成為了體現(xiàn)城市形象及城市功能的重要公共設施。然而,隨著通訊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移動通訊技術(shù)的廣泛普及,街頭大部分公用電話亭的使用率越來越低。與此同時,它們遭人為破壞的程度也日益嚴重和頻繁,許多公用電話亭已經(jīng)傷痕累累,有些甚至已無法再使用。
????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區(qū)部分主要街道,發(fā)現(xiàn)幾乎沒有一個公用電話亭是完整無損的,它們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新興一路、新興二路、富民路路段,記者隨機查看了12座電話亭,發(fā)現(xiàn)所有的電話亭都不同程度受損。辦證號碼、招生信息、小廣告等“牛皮癬”充斥其間,把公用電話亭畫成了大花臉,極大影響了城市形象。部分電話亭的鋼塑外罩或頂部被砸壞,破損處棱角分明,一不小心就會刺傷手。部分電話亭聽筒被扭損嚴重或者被拆掉,電話線無力地垂向地下,似乎在申訴著什么……
????記者作了一番統(tǒng)計:這些路段共有12座電話亭,其中有6臺電話機無法正常通話,其余6座中可以正常使用,但不是外殼破損,就是滿身牛皮癬,極不美觀。在五坊路至九坊路路段,4座公用電話亭中有3座沒有信號。錢鑒路上,4座電話亭同樣有2座接收不到信號,1座電話亭中的通話設備已經(jīng)被拆除,剩余一個滿是蜘蛛網(wǎng)和灰塵的外殼。在騎樓城景區(qū)內(nèi),位于大南路一個十字路口的2座電話亭,其中1座已經(jīng)無法撥出,另1座雖然可以正常使用,但稍微靠近就可以聞到一陣尿騷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