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孔妮)今日(9月2日)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二天,小學一年級、初一、高一的新生,進入到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少家長擔心孩子一時無法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影響學習信心。如何讓孩子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平穩地過渡到新的學習狀態?記者帶著相關的問題,采訪了有關的教育界人士。
小學新生:培養日常行為規范
梧州市民周行的孩子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周行告訴記者,幼兒園都是以玩耍為主,沒有任何的學習壓力,而小學不一樣,有日常的行為規范,孩子上課的時候,必須要安靜端坐,認真上課。“我就是擔心一向調皮任性的孩子坐不住。”周行道出了她的擔心。
梧州市振興小學的張老師表示,讓孩子從幼兒園的狀態過渡到小學的學習狀態,首先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讓孩子認識、了解、培養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習慣養成后,孩子便會自覺按照相關的行為規范去約束自己。此外,小學和幼兒園的學習有很大的區別,家長要經常留意和檢查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幫助輔導學生順利完成作業,小學一年級學生的作業,并非全部都是以寫為主,聽、讀、說的練習也是老師經常布置的作業,家長應當予以重視,幫助和督促學生完成。此外,家長跟老師的溝通非常重要,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夠讓家長和老師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或在家的情況。
初一新生:轉變學習方法
對于初一新生而言,學習科目明顯增多,除了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小學曾學習的課程,還增加了歷史、地理、生物等重要科目,學習內容也逐步深化。突然變化的學習內容和節奏,讓一些初一新生一下子很難適應。
梧州四中政教處副主任關國成告訴記者,小學階段,學習科目較少,但初中階段,課程較多,學習量增大。例如英語這一科目,英語詞匯量明顯比小學階段多,并且講究活學活用,因此學生首先應該轉變學習方法,課前進行預習,課后做好復習。此外,文科、理科的學習方法都不一樣,具體要看個人的學習能力而制定,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
高一新生:培養自覺的學習態度
梧州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孩子今年順利升上高一,但是聽高二學生的家長稱,有些高一新生因不適應學習節奏突然加快的高中生活,學習成績每況愈下,而其中不乏初中學習成績優秀的拔尖者。一席話,讓她對孩子接下來的高中學習生活感到擔憂。
梧州一中教研處副主任蘇舉紅表示,高中階段相對于初中階段,學習節奏明顯加快,課堂的知識量、課后的練習量也大為增加,這讓很多學生一時難以適應。高一新生應調整學習心態,注重課前預習,上課要認真聽課,因為老師在講課過程當中可能會滲透高考的內容,所列舉的例題講解不一定是從課本上摘錄。與此同時,學生一定要做好課后作業,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知識,還應該多做參考資料,拓寬知識面,培養主動、獨立、自覺的學習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