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宜居城市,一直都是梧州市城市發展的目標。市區實施“四小綠地”、“見縫插綠”等項目工程,同時籌措數千萬元,建設珠山六堡茶文化公園和榜山、河西老碼頭市民休閑公園,取消珠山、中山公園門票等,方便市民娛樂、鍛煉身體。
????然而一些景觀工程由于長期缺失管護,被破壞后久久未能得到修復,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建設投入的慷慨、管理經費的匱乏,在“重建設、輕管理”的模式下,那些已經建成的公園只能勉強維持運行。
????難覓“不受傷”的公園
????張宗民家就住在藍天港灣,搬來已經快一年了。每天早上6、7點,他慣例到離此不遠的河西老碼頭市民休閑公園鍛煉身體。但他不敢逗留太久,“這里沒什么樹,太陽一出,很熱。”上午10點多,河西老碼頭公園里,太陽無遮無擋的直射,照得人有些睜不開眼。
????但河西碼頭公園改擴建的初衷是好的。2009年初,昔日的河西碼頭改建成市民休閑碼頭廣場。至年末,河西老碼頭公園二期工程完成,并向市民開放。廣場大型浮雕、現代雕塑不僅吸引了游客,而開闊的場地給市民提供休閑健身場所。
????如今,一年過去,公園欄桿下卻都是未清理的煙頭、橘子皮和紙灰;綠化帶里的“滿天星”成片干枯,零星存活的卻也奄奄一息,其間夾雜著被隨意丟棄的垃圾。用手扒開干枯的枝葉,無人澆水,泥土已經干裂板結;綠化帶內10個仿船舷的造型石雕完好無損,但是系在上面的纜繩,或者已經斷落,或者不見了蹤影,靠近河邊的石墩更被人隨意涂寫。
????在河西老碼頭公園苦苦掙扎的時候,桂江江畔的榜山卻依舊青翠。2009年6月,榜山市民休閑公園開工。經過半年時間,建設完畢。建好的榜山公園,受到市民的喜愛,也帶來一連串問題。榜山公園內,目力所及,不難發現,綠化帶里、草叢間都是丟棄的塑料袋、廢紙巾等;云形步級上的綠化植物,被踩踏得葉片枯黃、破損,生機不旺。
????被動的“管理危機”
????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現代化程度,不單單在于市政建設工程的數量,更關鍵的是投入使用后的管理質量。
????幾乎所有破敗的景觀設施背后,“內部運轉”都存在一定問題。對潘塘公園園內陸地面積4.418公頃,水面面積8.318公頃的占地面積來說,要保證保潔和設施管護,每天只有17人負責,肯定是不夠的。大部分公益性設施,無法實現市場化經營。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管理者展開各種“自救”。在沒有維護費的情況下,潘塘公園將廣場、舞臺出租,收取租金以維護公園的正常運作。同時,通過市內其他單位的綠化工作收取費用維護公園管理處的正常運轉。
????目前梧州市的市政工程普遍存在著“建歸建,管歸管”的現狀。
????走訪梧州市區多處景觀區發現,管理者幾乎都在建設完工相當長一段時間后才接手管理,他們沒有得到管理區域的相關建設資料,致使后期維修設施遇到無從解決的技術難題;他們更沒有得到一筆專門用于管護該區域的財政保障,而要依賴政府撥款。“資金短缺”成了管理者接受采訪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顯然,管護已經陷入一種被動。管理者門只能被動地申請撥款,被動地修補破損設施,被動地守護這里的公園。 |